長知史

為何會叫商業、商人及商品?|豫遊中原

為何會叫商業、商人及商品?|豫遊中原

三商文化即由商人、商業、商品衍生出的文化,是中國商丘的品牌文化。商丘是商人、商業、商品的發源地,華商始祖王亥的故里,商朝建都地,商丘因此被譽為「三商之源.華商之都」。

商族的先族東夷人在商丘一帶活動,從事物物交換活動,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由此衍生的文化稱為「商文化」。三商文化是中國十大文化之一,商丘為中國十大文化城市之一。

商丘,簡稱商、宋,古稱亳、梁郡、宋城、應天府、南京、歸德府等,位於河南省東部,隴海、京九兩大鐵路幹線在此交匯,東臨淮北、宿州,西扼開封,北接菏澤,南襟周口、亳州。2014年末,全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6個縣,總面積10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5萬人。

商丘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中國重要古都,商丘古城擁有近五千年的建城史。早在舊石器時代,「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這裡發明瞭人工取火。新石器時代,炎帝朱襄氏,顓頊,帝嚳等先後在此建都。此後的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朝梁國、晉朝梁國、兩宋等均在此建都。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享有「三商之源·華商之都」,「兩宋龍潛之地」之稱。商丘芒碭山被譽為「漢興之地」。東週華夏聖人文化圈,西漢梁園文學,北宋應天文學,明清雪苑文學均誕生於此。商丘也是一座紅色英雄城市,曾是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兩大總前委所在地。截至2009年,商丘全市擁有不可移動文物1.6萬多處。2014年年商丘市被評為「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

商丘是河南省中心城區人口超過百萬的五座城市之一,擁有4處國家濕地公園,兩家中國500強企業。商丘常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20億斤以上,被稱為「豫東糧倉」。商丘是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共同體城市,大京九經濟協作帶成員市,唯一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市。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於明正德六年(1511年)。商丘古城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城牆周長3.6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

~倉頡墓~

倉頡墓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史稱,倉頡為黃帝的史官,漢字是由他創造的。傳說倉頡在造字之初捉了許多甲殼類昆蟲,並將昆蟲沾了黑水讓其在草葉上爬行,以昆蟲爬行時所留下的印記來造字。由於初期造字並不多,不夠使用,倉頡焦急至極,竟然又急出了一雙眼睛--一張面孔上長了四隻眼。後倉頡又依象形、會意、形聲等方法創造出了漢字。倉頡墓前,枝葉繁茂的古柏掩映著一座大殿,殿內有一尊長有四隻眼睛的倉頡塑像,殿門兩旁的門柱上刻有「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師」的對聯。倉頡墓位於虞城西北12公里堆坡村西北隅。相傳,黃帝史官、文字鼻祖倉頡卒後即葬於此。現存墓塚呈圓丘形,高3米餘,周長45米。墓前有祠,大殿3間,為倉頡墓清康熙四年916659虞城知縣程本節所建。殿,人曾塑有倉頡像,後廢。殿前有康熙四十一年新立石碑一通,陰刻「古倉頡墓」四字。東西側有參天古柏兩株。祠院呈「凸」字形,現為倉頡小學佔用。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