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傳統紙紮 | 鬼魅傳說

傳統紙紮 | 鬼魅傳說

中國的紙紮藝術最初起源於喪俗, 它是將扎制、 貼糊、 剪紙、 泥塑、 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紙紮在民間又稱糊紙、 扎紙、 扎紙馬、 扎罩子等, 它是為滿足民眾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種形式。

 

廣義的紙紮包括彩門、 靈棚、 戲台、 店舖門面裝潢、 匾額及扎作人物、 紙馬、 戲文、 舞具、 風箏、 燈綵等。 狹義的紙紮指的是喪俗紙紮, 主要指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紮制的紙人紙馬、 搖錢樹、 金山銀山、 牌坊、 門樓、 宅院、 家禽等焚燒的紙品。

 

舊時迷信, 以為人死後進入冥國 , 隨葬器物供死者在 間使用, 於是有冥(明) 器 。 冥器起初是生活日用品, 自宋代起, 紙冥器逐漸流行。 人們用竹篾、 蘆葦、 高粱秸紮成各種家具器皿人物, 糊以色紙, 飾以剪紙, 為死者焚燒。

 

傳統的紙紮

紙紮的種類不外乎以下四類: 一是神像, 如盂蘭節時盂蘭勝會中常見的面燃大士普渡真君(普渡公、 大士爺)、 城隍、 判官、 山神、 土地神等神明的紙紮塑像; 二是人像, 包括童男童女、 戲曲人物、 侍者等; 三是建築, 如靈房、 門樓、 牌坊、 車轎等; 四是明器、 包括飲食器皿、 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獸類。

 

另外, 亦有陰間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及奢侈品, 例如房子、 汽車、 僕人、 紙衣等, 並以實物呈現, 不同於貨幣樣式的紙錢。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