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28.01 傳統文化中的「上五色」與「下五色」|古色古香

28.01 傳統文化中的「上五色」與「下五色」|古色古香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除了先秦以及秦朝,人們對於顏色的使用在很長時間是五彩繽紛的,同今天人們認識的相反,明朝之前的古人並不是特別的關注紅色。

 

「色彩」即顏色。但是古代中國「顏色」一詞的意義與今天的並不完全相同,最初只指面色。比如《楚辭・漁父》裡有「顏色憔悴」,《說文解字》裡說:「顏,眉之間也;色,顏氣也。」段玉裁的註解是:「凡羞愧喜憂謂之顏色」,因為「心達於氣,氣達於眉間」,可見最初「顏色」指的是面色,而非萬物之色彩。到了唐朝,「顏色」才有了指自然界色彩的含義。比如在唐朝詩人杜甫在詩作《花底》中寫道:「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成語「五顏六色」也反映了「顏色」的這種意思。

 

約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黃帝時期,選擇單色崇拜。黃帝之後,歷經商、湯、周、秦,帝王們根據「陰陽五行」學說(五行的順序為水、火、木、金、土,分別對應黑、赤、青、白、黃),選擇色彩象徵。因為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一切事物的來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在「自生其明」而「首先黑白」之殊的基礎上,漸漸以色彩與天道自然運動的五行法則建立關係。他們還根據春夏秋冬自然萬象之變而據五行說選擇服服飾、食物、車馬、住所的變化。從而形成了五色學說。

 

中國傳統的五色體系把黑、赤、青、白、黃視為正色。

 

黑色在《易經》中被認為是天的顏色。「天地玄黃」之說源於古人感覺到的北方天空長時間都顯現神秘的黑色。他們認為北極星是天帝的位置,所以黑色在古代中國是眾色之王,也是中國古代史上單色崇拜最長的色系。古代中國的太極圖,以黑白表示陰陽合一。

 

白色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中,具有多義性。「五行」說把白色與金色相對應,證明中國古人感覺到白色象徵著光明,列入正色,表示純潔、光明、充盈的本質。

 

紅色在民間象徵吉祥喜慶。

 

黃色是中心色,象徵大地的顏色。在中國有「黃生陰陽」的說法,把黃色奉為彩色之主。是居中位的正統顏色,為中和之色,居於諸色之上,被認為是最美的顏色。

 

青色(含綠)象徵著生機勃發的春天。

 

先秦時期,中國古代色彩象徵呈現多元化發展的傾向。孔子出於對周禮的維護,把黃、青、白、紅、黑定為「正色」、「上色」,並把五色與仁、德、善結合,運用於「禮」的形式中。周代崇尚赤色。而老子提出「五色令人目盲」,所以道選擇黑色(玄色)為道的象徵。

 

在這個時期,色彩象徵性成為中國先民把握季節和方位的主要依據。他們把四季冠以色名和方向。春為青陽,方向主東,守護神為青龍;夏為朱明,方向主南,守護神為朱雀;秋為素白秋,方向主西,守護神為白虎;冬為玄冬,方向主北,守護神為玄武。黃為遠古五帝中心的象徵色彩。在中國,黃色具有特殊象徵意義,它位居五行的中央是象徵大地的顏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仍依先人觀物取象的傳統別黑白定一尊敬水德「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秦始皇即位後,「易服色與旗色為黑」。

 

自秦朝後,色彩的象徵逐漸向色彩裝飾功能轉變,中國古代色彩也走向了豐富絢爛的發展。

 

漢以後的歷代王朝,黃色以近金色的燦爛成為皇家專用色彩象徵,平民百姓不得以赤黃為衣。而歷代的不同的官員服裝採用不同的色彩。通常人們把紅、黃、青、白、黑的混合色稱為下五色。下五色中的亮紫色在漢代常被作為珍稀的極色。在唐代紫色為五品以上官服和皇家喜愛的色彩,紫色為高雅之色。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