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手捧一包熱騰騰香噴噴的糖炒栗子,和朋友一起邊吃邊聊,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這樣的享受,可不止我們現代人喜歡。隨手打開陸遊的詩集,你就會發現,原來這位南宋詩人也青睞炒栗的味道。
寒冬某日,陸遊讀書覺得疲倦了,不知不覺打起了瞌睡。朦朦朧朧之間,家僮稟報有客來訪。陸遊連忙招待,一壺熱茶,一把炒栗,兩個人天南地北聊得格外幵心。時間過得飛快,客人要告辭了,陸遊起身送客,「啪」的一聲,書卷落地,陸遊一下子清醒過來:原來這只是一個夢!夢中和客人那些談話回想起來還是那麼有趣,而夢裡茶的香氣和栗子的甜糯也那麼真實。高產的詩人當然要揮毫潑墨,於是一首記夢的小詩就誕生了:「夢中何許得嘉賓,對影胡床岸幅巾。石鼎烹茶火煨栗,主人坦率客情真。」夢裡都不忘記喝茶吃栗子,看來陸遊也算是炒栗的狂熱粉絲了。
香甜可口的栗子,在唐宋時不單是全國性的小吃,而且因為營養豐富而常被當作藥膳。唐代的神醫孫思邈曾說過,栗子是「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他建議自己的病人生吃栗子,可治療腰腿疾病。蘇東坡的胞弟蘇轍就按著孫思邈在《千金方》裡的介紹,靠生吃栗子來治療自己的腰腳病,效果頗為不錯。
不過生吃栗子雖然可以治病,但味道實在不如熟的栗子可口,所以一般人還是選擇把栗子弄熟再吃。而在煮、蒸、燜、烤、炒等方式當中,糖炒栗子這種方法最為流行。直到現在,大江南北的食客們仍然追捧著糖炒栗子的誘人味道。
炒栗子的香氣縈繞了陸游的一生時光。《夜食炒栗有感》這首詩作於陸遊賦閑在家的晚年:「齒根浮動歎吾衰,山栗炮燔療夜饑。喚起少年京華夢,和寧門外早朝來。」晚年的陸遊,吃著炒栗子解夜饑時,一邊感歎年老牙口不好,一邊想起了他當年在臨安城中的往事。想當年,意氣風發要做一番大事業的自己,也曾在皇宮大內和寧門外的大街上買一包炒栗,一飽口福。
其實,在陸遊心底,還有一個關於炒栗子的故事,時時警醒著他。他把這個故事寫進了《老學庵筆記》中:想當年在舊都東京汴梁城裡,有一個叫李和的人,他炒的栗子名聞四方,凡是吃到的人都讚不絕口,堪稱當時一絕。很多人想效仿他炒栗子的方法,但都不得要領。然而靖康之難的戰火令當年汴梁城的繁華化為煙塵,李和也在戰亂中銷聲匿跡。當年那迷倒了無數汴梁百姓的李和炒栗成了難再複製的記憶。宋高宗趙構南渡之後,紹興年間派侍郎陳長卿和閣門使錢愷出使金國。一天,陳長卿和錢愷兩個人正在金國的中都燕京大街上行走,突然兩個漢人打扮的百姓跑過來,為他們獻上了十來包炒栗子。陳、錢兩人正莫名其妙之時,送栗子的百姓眼含熱淚說出的一句話揭開了疑團:「我們是李和的兒子啊。」原來,李和與他的炒栗絕技,在那場浩劫之後也流落到了更北的燕地。李和的後人,用他們炒出來的栗子,向故國的來使表達他們的一片思念之情。捧著這飽含深情的炒栗,兩位南方來使相顧無言,只有滿腔的惆悵和心酸。
李和炒栗的故事深深打動了陸遊。在他眼中,李和的炒栗已經超越了普通食物,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代表了一種深入骨髓的家國之思。也許,這也是他一生鍾愛炒栗的原因之一吧。
文章來源:《中華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