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宋代商業的發達,宋代的民眾在衣食住行上喜好奢侈華麗和舒適。一般來說貴族和官員家裡都有專門的廚師廚娘,稍微富裕的家庭也多會有一位廚婢來掌管廚事,因為這種風氣,使得當時中下層家庭不重生男,重生女。每生女則愛護如捧璧擎珠,甫一長成,則隨其姿質教以藝業,以備士大夫採用。在眾多的職業中,即使廚娘是最下等的選擇,卻也是富貴之家才能用得起的。
富貴之家的廚娘素質,從宋人洪巽所著的《暘穀漫錄》中所記載的一個相對極端的故事可以管窺一二。
有位太守退休回鄉之後,拜託朋友聘請一位好廚娘,朋友非常仗義,幫他找了一位很高端的廚娘。她面目端莊,舉止文雅,識文斷字,談吐不凡。不僅出入需要轎子腳夫跟隨,來到主家使用的也是自己帶來的精緻的銀質廚具,就連為了方便勞作,用來捋起衣袖掛在頸項間的繩索「攀膊」,都用的是銀鏈子。
第一餐試做的是羊頭簽,每一份都要用十個羊頭,五碟蔥齏。羊頭只取臉上的幾塊肉,蔥燙過之後只留蔥芯醃漬。剩下的食材就扔了。下人想把羊頭撿起來,還被這位廚娘恥笑。雖然廚娘做出的飯菜美味無比,然而要價卻是這位致仕的太守難以承受的。不到兩個月,主家就找了個藉口辭了她。當時對飲食的要求,不僅僅是味美,還要形美色美,甚至連用器都要美輪美奐,乃至於廚娘們都養成了奢侈的習慣,這也不怪廚娘們的支賜要讓人承受不了了。
其實,烹飪即使不鋪張也可極有逸趣,比如明末的董小宛。
董小宛才情出眾,琴棋書畫、烹茶品香都頗有心得,以至於她高超的廚藝反而被人們忽略了。
董小宛去世後,她的夫君冒辟疆洋洋萬言作《影梅庵憶語》,記錄了許多小宛所做的肴饌。
董小宛烹飪非常注重色彩。冒襄愛吃甜食,她就做了一道甜品花露,用白瓷盞盛著,觀之「五色浮動」,入口噴鼻,「奇香異豔」。而這樣的甜品製作起來極費心神。首先要準備許多裝滿提糖和酸青梅鹵汁的容器,等到花朵初放時採下,一點點擇洗乾淨,放入容器中浸潰很久。才能做到「經年香味、顏色不變,鮮紅如摘。」這一切只是為了冒襄酒後解渴、解酒而已。而她煉製的水果膏則更為色美味絕。五月時將桃子、西瓜壓成汁,剔淨瓤肉。用小火煎到七八分,再摻入糖慢慢熬製。酷暑時,她就坐在炎熱的火爐邊靜靜的熬煉水果膏。桃子煉製的膏像大紅琥珀,西瓜熬煉的則像金絲糖。冬天她便醃制菜品,能使黃色如蠟,碧色如青草。
這樣的一桌芳菲,這等細膩的心思,這樣的董小宛,也怪不得冒辟疆在她去世後感歎:「余一生清福,九年占盡,九年折盡矣。」
文章來源:《中華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