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24.24 由「壯繆侯」到「關聖大帝」|武聖關羽

24.24 由「壯繆侯」到「關聖大帝」|武聖關羽

 

由「壯繆侯」到「關聖大帝」,關羽走出了一條怎樣的逆襲大道?

 

在方城縣拐河鎮西北角,殘存一處關帝廟。該廟始建于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距今380逾年。現存房屋25間,其中大殿、卷柵各大3間,東西廡及主持房各9間,殿內供奉關羽,左周倉、右關平。

 

關羽,字雲長(原名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人)。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恐怕是中國婦孺皆知的故事,大哥劉備後來被稱為漢中王、被諡封為昭烈帝,被全蜀供奉;三弟張飛死後被封為西鄉侯,諡號桓侯,被全蜀供奉;而關羽卻被後人推崇為「帝」(古時爵位從高至低依次為:帝、王、公、侯、伯、子、男),且被全中國、幾千年供奉,其風頭之勁遠超其大哥,甚至秦皇漢武也沒有其風光。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冬,「大意失荊州」的關羽被東吳擒獲並斬首(有人考證享年58歲)。關羽死後,除了劉備等涕哭外似乎並沒幾個人悲哀,直到41年後,關羽才被好侄兒劉禪想起,追封為壯繆侯,和他的三弟在諡號上平起平坐(關羽生前曾被漢獻帝封為漢壽亭侯,古時「十裡一亭」,是方圓十裡的「亭侯」,太小。此「壯繆侯」與彼「壽亭侯」已不可同日而語)。可憐的關羽隨著蜀漢的滅亡竟然寂寞了五百餘年。

 

大唐開元十九年(西元731年),唐玄宗在兩京設立姜太公廟。想著總不能讓姜太公孤伶伶的吧,就選了張良先生配享(來做弟子)。唐德宗建中三年(西元782年),為了擴大姜太公廟的規模,朝廷又以孫臏、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張飛等六十四名將為弟子從祀,關羽沉睡了562年被喚醒了,由此進入了國家祀典殿堂。

 

然而好景不長。北宋初期,宋廷以「為仇國所擒」為由,把關羽和張飛從祀典中開除,關羽的「冥神」道路嚴重受挫。然而,「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宋神宗趙頊卻是劉備的「粉絲」,曾自比於劉備,他的皇帝任期,完成了世人「帝曹」到「尊劉」的徹底轉型,這一變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關羽。

 

北宋後期,深受金國攻擊的宋徽宗病急亂投醫,忽然夢到了先人推崇的、英勇神武的關羽來,宋兵吃敗仗莫不是關將軍沒幫忙?快快加封,西元1102年,徽宗大筆一揮,加封關羽為「忠惠公」,關羽當了近900年的侯爵後終於進爵為公。

 

六年後,徽宗意猶未盡,又加封關羽為「武安王」。終於當王了!到了西元1123年,絕望中的徽宗乾脆把關羽的封號變成「義勇武安王」,好讓他趕快去抵擋已快兵臨城下的金軍。

 

然而,當了「王」的關將軍好像變懶了,4年以後,即西元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這便是著名的「靖康之恥」。

 

然而,大宋滅亡並沒有阻擋關將軍走向神壇的步伐,並且越走越急,越走越快。大明洪武二十七年(西元1394),明廷在南京雞鳴山立關羽廟,規定國家每年祭祀六次。萬歷十八年(西元1590年),神宗加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關羽從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帝」提拔為「帝」的平民。

 

可憐的王朝更迭,勝家笑、敗家哭,而關爺的好運卻似乎永不到頭。

 

大清的統治者對關羽的崇敬更是無以復加。早在關外,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就把《三國演義》做為軍事教材必修書籍在軍隊高層中傳閱,八旗子弟對猛將關羽崇拜得五體投地。順治元年(西元1644年),清廷一進北京就下令重修關帝廟,順治九年(西元1652年),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並尊關羽為「武聖」,與「文聖」孔丘同列,關羽從此走上神壇。

 

繼順治之後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帝,拐河關帝廟便是康熙元年破土動工的,不可謂是今方城人民的驕傲!想必拐河關帝廟三百年來一定香火旺盛,興極一時,因為直到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關羽的封號還再被抬高,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帝君」,僅比大清開國鼻祖努爾哈赤封號少一字。

 

關羽英勇、威武、忠誠、義氣,再加上小說《三國演義》的演繹,更是聞名遐邇、英名遠播。中國人很奇特,凡事總喜歡講究個名頭、來歷。民間有「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的說法,「天下百工聖人作」,就是說,各行各業都有它們的創始人-祖師爺。祖師爺可不是想當就能當的,他們都是很有本事的人,直接或間接地開創、扶持本行業,把祖師爺供奉為本行業的保護神。

 

已被神化了的關羽自然受到了諸多行業的青睞,紛紛抬出關聖人當他們的祖師或保護神。如:商鋪、典當、餐飲等,可以理解,關聖人忠誠義氣嘛。然而絲織業、香燭業也拿關羽當祖師爺,難免有點滑稽啦,這都哪兒和哪兒啊?難道絲織業認為是漢獻帝給關羽送過護須的「青紗罩」嗎?香燭業認為是關聖人對於香火消費最多嗎?更有離奇的,剃頭匠也把關聖人當祖師敬,有人說他們都是手上有把刀,都是「耍刀片子」的。總而言之,關羽出了名,都成帝了,「富在深山有遠親」嘛!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