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24.16 攔馬橋父老送關公|武聖關羽

24.16 攔馬橋父老送關公|武聖關羽

 

新野縣城北門外,有一座小石橋。老輩人傳說,這裡曾經是新野百姓攔署挽留關雲長的地方,後來就叫它「攔馬橋」。還說靠左面的兩塊石板上,留有關羽的馬蹄印兒,夏天猛雨過後,天上出現彩虹時,看得最清楚。

 

新野百姓,為什麼要攔住關羽的馬頭?

 

劉備自打請來諸葛亮,局面很快就改觀了。博望一戰,軍威大振。駐守新野後,更是勵精圖治。孔明先生籌劃有方,用人得當,新野境內,吏治清明,文修武備。招撫回來的農民積極墾荒,使經濟很快得到恢復。百姓們過上了安定日子,心裡自然感激劉備兄弟和孔明先生。關雲長名聲素著,更是望重一時。

 

關雲長熟讀《春秋》,治理有方,性情耿直,待人誠懇,在新野時間不長,倒頗有幾項政績。當時、劉備和孔明讓關公負責操練招募的新兵,兼管興修水利,新野縣地勢平坦,白河縱貫南北,疏俊舊有管道,開鑿新的水路,比較有基礎。關雲長聽了大哥和軍師的吩咐,就騎上那匹有名的赤兔馬,在新野縣境內,四里八鄉察看地形,熟悉水勢,入衙翻閱些縣誌,下鄉請教老農。最後決定在城北一個名叫「龍背」的村子附近,挖一道灌溉管道,與老白河相通,平日作灌溉用,夏天河水暴漲時,便是一條極好的溢洪道。這個建議得到了劉備和孔明的稱讚。趁著冬閒,關羽親率數千民工,肩挑鍬鑿地幹了起來。關羽信奉儒教,有著濃厚的民本思想,多年奔突,居無定所,也想建設一個較為可靠的根據地,故而能和眾民工一道,冒著嚴寒,往來督察,不辭勞累。劉備每次派人前來犒勞,關羽都把送來的果品酒菜分給眾人。工程進度很快,一條長十餘里、寬一丈多的灌溉渠僅用一個冬春就全部竣工了。

 

放水那天,從新野縣城到郊區村莊,萬人空巷,扶老攜幼,成群結隊,前往觀看,太平年月趕廟會也沒有這般熱鬧。-眾百姓一來是開開眼界,二來也想趁機瞻仰一下關將軍的丰姿。有關這位漢壽亭侯的英雄故事,遠在關羽沒來新野之前,就有所風聞。今天,是要好好看看過這位蓋世英雄了。蓋世英雄,而又體察民情,與百姓共休戚,同勞苦,就更值得遠步百里了。正午時分,關羽身著綠袍,親自提閘,鞭炮聲裡,但見河水奔騰而出,猶如千條玉龍,乘風舞動,又如萬尾白魚,鼓鰭南下。堤岸上下,幾萬人同聲歡呼,聲振數里之外。從此良田千頃,旱魃不祟,多年水患,一朝根除。百姓們怎能不衷心擁戴關羽呢?

 

劉備對新野的治理,引起了曹操的忌恨,他絕不允許自己的心腹之患在荊州、新野一帶養精蓄銳,長成羽翼,於是,就統率大軍三萬,殺奔新野而來。新野縣畢竟還是地小兵微,無法阻擋曹軍的大舉進攻。劉備決定放棄新野,暫避鋒芒,退至襄陽,待圖恢復。

 

消息傳出後,百姓們哪裡割捨得下,便自行提著飯食,捧著茶水,到通街大道列隊相送。等到關羽緩署走上北門外小石橋時,眾百姓竟是淚流如注,長跪不起。他們想起這兩年的太平日月,想起關羽在自己家鄉的文治武功,哪裡肯放這樣好的將軍離鄉遠去!灌渠附近的受益農民紛紛上前攔住馬頭,苦苦挽留。有的要關羽吃點自己帶來的食品,有的執意要把趕制的吉祥圖徽送給二將軍。眾望殷殷,一片至誠,感動得赤兔馬也在橋上愴然踏步,結果,石板上就留下了深深的蹄印兒。因為是匹寶馬,一踏一蹬很有份量,所以一千多年了,馬蹄印兒還仍然隱約可見。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