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24.12 關羽絕北道 | 武聖關羽

24.12 關羽絕北道 | 武聖關羽

 

建安十三年冬, 孫劉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軍, 曹操無奈引軍北回, 留下曹仁、 徐晃等人固守江陵城, 而孫劉聯軍為了延續「赤壁之戰」的勝果, 追至南郡, 於是拉開了「南郡之戰」的序幕。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瑜、 普為左右督, 各領萬人, 與備俱近, 遇於赤壁, 大破曹公軍。 公燒其餘船引退, 士卒饑疫, 死者大半。 備、 瑜等復追至南郡。 曹公遂北還, 留曹仁、 徐晃於江陵, 使樂進守襄陽。 "

 

「南郡之戰」僵持不下大約有一年之久, 期間雙方互有勝負, 直到最後以曹仁自退收場。 無可否認, 周瑜此戰當居首功, 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 但在這裡我不是要討論這個, 而是想談「關羽絕北道」。 雖然「關羽絕北道」的相關史料, 對於《三國志》有關於戰史的記載來說, 已經算是很多了! 但可惜的是, 過於分散且含糊不清, 所以不免讓人多了些揣測。

 

「關羽絕北道」在「南郡之戰」中佔有相當關鍵的位置, 其中最明確的記載是在《李通傳》, 不過也有人認為張勃《吳錄》所云的「從夏水入截仁後」也是指「關羽絕北道」這件事, 我現在亦是採用這個說法。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 那麼《樂進傳》、 《徐晃傳》和《文聘傳》裡面所記載的, 有關於赤壁之戰後關羽與曹操諸將於夏水一帶交戰的事蹟, 應該都是屬於「關羽絕北道」的行動範圍。

 

《三國志.魏書.李通傳》: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 別遣關羽絕北道。 通率眾擊之, 下馬拔鹿角入圍, 且戰且前, 以迎仁軍, 勇冠諸將。 通道得病薨, 時年四十二。 "

 

《吳錄》曰: "備謂瑜云: 「仁守江陵城, 城中糧多, 足為疾害。 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 卿分二千人追我, 相為從夏水入截仁後, 仁聞吾入必走。 」瑜以二千人益之。 "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 "後從平荊州, 留屯襄陽, 擊關羽、 蘇非等, 皆走之, 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從征荊州, 別屯樊, 討中廬、 臨沮、 宜城賊。 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 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 "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 有功, 進封延壽亭侯, 加討逆將軍。 又攻羽輜重於漢津, 燒其船於荊城。 "

 

不過有些人認為「關羽絕北道」其實是失敗的, 因為從《三國志》魏書諸傳看來, 關羽好像被打得人仰馬翻。 但是我們再仔細思考一下, 你就會發現這些偏曹魏立場的史書, 對於勝敗描繪顯得十分隱晦, 甚至《徐晃傳》、 《文聘傳》連最後的結果都沒有寫出來, 而且關羽如果真的是那麼窩囊, 被人屢屢擊敗, 他又為何一直陰魂不散, 始終沒有被人殲滅呢? 所以我個人認為「關羽絕北道」是成功的!

 

我們從《樂進傳》所云的「走之」可以發現, 關羽只是退走而已, 這有可能是被樂進打退, 也有可能是關羽自退, 但如果真是被樂進與文聘打退, 那麼又何必再調遠方的汝南太守李通來救援曹仁呢? 因此我認為關羽是以游擊的方式, 打擊他們與曹仁的呼應, 所以曹仁在「南郡之戰」這一年, 幾乎是孤軍奮戰, 得不到什麼應援。

 

此外, 《李通傳》雖然寫「通率眾擊之, 下馬拔鹿角入圍, 且戰且前, 以迎仁軍, 勇冠諸將。 」但其實還未通道, 李通自己就先病死了, 所以整個任務是失敗的, 而且「勇冠諸將」換個角度來說, 就是指其他諸將根本越不過「關羽絕北道」的防線, 只有李通能「且戰且前」, 要不然人人都越得過去, 李通是比其他諸將勇在哪裡?

 

當然或許會有人拿《徐晃傳》記載的「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 認為徐晃成功越過「關羽絕北道」的防線, 但其它史料卻絲毫沒有記載他當時有何作為, 所以顯然助益不多, 那麼這是否跟「關羽絕北道」的打擊有關呢? 再者, 我們退一步來說, 關羽一人帶幾千兵馬, 挑戰曹操諸將的大軍, 即使真讓徐晃闖了過去, 但其他諸將都被他擋下來了, 還累死了李通一將, 這已經減輕合圍曹仁的孫劉聯軍多少壓力啊! 所以關羽就算沒有得到滿分, 至少也有八十幾分了。

 

後來劉備赴京口見孫權, 周瑜曾上書孫權曰: 「劉備以梟雄之姿, 而有關羽、 張飛熊虎之將, 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或許就是看到「南郡之戰」關羽和張飛兩人的驍勇善戰, 所以才會對關羽和張飛如此忌憚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