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鴻雁傳書之外,古代還有鯉魚寄書的說法,又被稱為魚素、魚書、魚函、雙魚、雙鯉等。鯉魚被古人當做傳遞書信的使者,據說和姜子牙有關。傳說姜子牙在渭水垂釣時釣到了一條鯉魚,他剖開魚腹得到一封信,信中預言姜子牙將來會受封於齊地。
鯉魚傳書的文字記載可以上溯到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詩中有一段這麼寫:「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詩中描寫一個婦人收到了丈夫從遠方寄來的書信,書信便藏在鯉魚魚腹之中。 後來,鯉魚便成為書信的美稱,人們常用它代指書信。
基於魚、雁傳書的說法,人們還有意製作魚雁形狀的書信。古人用竹、木或縑帛等物品製成鯉魚和大雁的形狀,在魚形器具中間夾帶書信,魚雁往返也就成了書信往來的形象表達。 唐代詩人王昌齡有詩句「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指的就是形若鯉魚的信函。用鯉魚代替書信,也成了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李商隱也有詩曰「雙鯉迢迢一紙書」,此處的「雙鯉」也指的是信函。
鴻雁傳書與鯉魚傳書,其實都寄託了古人美好的願望。古代書信傳寄不便,為了順利獲得書信,人們幻想天上飛禽、水中魚類都可以傳遞書信,藉以及時傳達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