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為什麼把沒辦好事情叫「砸鍋」?

為什麼把沒辦好事情叫「砸鍋」?

「砸鍋」這個詞在口語中常常用來指事情進展不順,結果很糟糕。但是,最早這個詞是與戲曲有關。  


  「砸鍋」原本是戲曲裡的行話,根據戲曲界常說的「兩下鍋」「三下鍋」的說法而來。舊時舞台戲曲表演中時常出現不同劇種的演員共同演一齣戲的情況,如果是兩個劇種同台演出,就被稱為「兩下鍋」,若是三個劇種一起演出,就叫做「三下鍋」。雖然是同台表演,但各戲曲行當又都保持自身的特色而不相混雜,還真有點山珍海味一起奉上的味道。   白玉霜與趙如泉合演《武松殺嫂》,新鳳霞與麒派弟子合演《秦香蓮》、豫劇名家馬金鳳與梅葆玖合演《穆桂英掛帥》,還有楊春霞與蔡正仁合演的京昆《桃花扇》,李宏圖與李仙花合演的京漢《蝴蝶夢》等等都是不同劇種共同演出的經典之作。  


  在中國戲曲發展的過程中,「兩下鍋」、「三下鍋」的表演已經成為不同的戲曲表演形式相互借鑒、相互交流的一種手段。甚至有的戲種相互融合,而逐漸形成了新的藝術表演形式。   元雜劇曾經一統天下,在明朝遷都後,大批南人北上,便出現了南曲和雜劇的同台演出。南曲逐漸吸收了北曲的特點,形成了新的昆山腔、弋陽腔。而雜劇則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就連國寶京劇也是漢劇與徽劇「兩下鍋」結合的產物。  


  由此,由「兩下鍋」等術語派生出「鑽鍋」「砸鍋」等戲曲行話來。「鑽鍋」是指京劇演員臨時去演別的角色。而一齣戲沒演好,觀眾中途退場的情況就被叫作「砸鍋」了。今天,「砸鍋」的詞義繼續擴大,成了事情辦糟了、做不下去的泛指,已經和戲曲沒什麼關係了。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