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為什麼把說話較勁叫「抬杠」?

為什麼把說話較勁叫「抬杠」?

「抬杠」在口語中經常使用,這個詞最早還真是同抬「杠子」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抬杠」是一種借著機伶巧詐的嘴上功夫指責別人,而同時也閃避別人指責的文化習慣。中國大陸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 -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   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上坐著一個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裡穿梭,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進行辯論,比賽鬥嘴,甚至對罵。  


  其實「抬杠」也並非中國的專利。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論古希臘、古代歐洲,甚至非洲和伊斯蘭化之前的阿拉伯世界,語言的挑釁、對罵、詛咒等,都曾是戰爭行為的一部分。兩軍對壘,必然在開打前先來一陣叫駡鬥嘴,比氣勢、比兇惡,這最早的「抬杠」也具有很實際的應用。   而這種戰爭行為的嘴巴功夫,後來開始以一種文明殘跡的方式,變成儀式性的「抬杠」或「鬥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裡以耍嘴皮子為樂的活動,如中國的相聲、日本的「落語」(單口相聲)、「漫才」(兩人相聲)等等。   所以說,「抬杠」並不全是浪費口水,要是能「抬」出點水準來,也未嘗不可。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