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中國古代有醫院嗎?

中國古代有醫院嗎?

中國類似醫院的組織最遲在漢朝就已經有了。

 


 

有一年黃河一帶發生旱災,瘟疫流行,皇帝劉衎選了適中的地方,較大的屋子,設置許多醫生和藥物,免費給老百姓治病。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立的臨時性醫院。

 

另外一個名叫皇甫規的將軍在甘肅隴坻一帶作戰,適逢軍隊裡疫病流行,皇甫規便租賃大批民房,設置醫藥,把病員都集中起來一起治療。當時軍隊中的這種醫療組織叫做「庵廬」,也就好比現在的野戰醫院。

 


 

南齊永明年間,吳興一帶大水,疫病流行,竟陵王蕭子良把自己住宅拿出來,設醫置藥,收養貧病,這可能是中國私立慈善醫院的最早形式。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孝文帝曾在洛陽設立「別坊」,派遣了四個醫生,購備許多藥物,凡是貧窮害病無力醫療的,都可以到這裡來就醫。

 

在永平三年(510),南安王曾設立專門的地點,凡是有疾病的都住在裡面治療,這可能是公立慈善醫院的最初形式。

 


 

唐朝的醫院都叫做「病坊」,大約在開元年間就開始有病坊的名稱了,這時的病坊大多都是設在廟宇裡的。

 

不僅在長安、洛陽這樣的大城市設立,就是其他各州亦有設立。因為病坊設在廟宇,主持人多屬僧尼,在武宗滅佛時受到影響。

 

後來由李德裕等人的倡議,選舉鄉裡有聲望的人來做病坊的主持人,病坊的制度終於得以保持下來。到了五代時,個別病坊曾有改名為「養病院」的,可見唐朝後不僅醫院事業有很大的發展,名稱亦很接近現代了。

 


 

到了宋朝,醫院的規模逐漸擴大。

 

公元1063年,宋仁宗趙禎曾以寶勝、壽聖兩座廟宇為基礎,各添修五十棟房屋,成立兩個醫院,每個醫院病人名額各規定為三百人,這樣的大規模醫院就是現在也是可觀的。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個人曾和公家合起來創辦了一所病坊,名叫安樂坊,三年醫好了一千以上的病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私合辦醫院。

 

以後各州縣都各設有醫院,叫做「安濟坊」。這時醫院裡的設置更為完備,由官方派人領導,員工方面有乳母、女使,衣被器用一律由安濟坊供給,當時坊裡的醫生都是有相當的本領的。

 


 

宋朝醫院不僅規模空前龐大,數量很多,設備完善,並且還成立了門診部,初叫賣藥所,後來改名和劑局,有醫有藥,便利一般群眾治病,甚至外州縣的病人也可以通函治療。

 

現在流傳著一部方書,名叫「和劑局方」,也就是該門診部出版的「處方手冊」。這樣門診部形式的治療機構,人們感到非常方便,在元朝、明朝越是發展了,尤其是明朝幾乎各縣都有醫所,而且名字都叫惠民藥局,都是官辦的。

 


 

進入清代和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院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逐漸過渡到現代醫院體系上了。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