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趣,曾國藩喜歡給人看相,他不是用「麻衣相法」,而是根據自己多年的觀察,形成了一套獨到的相術,寫成了一本叫《冰鑒》的書。為什麼書名要叫「冰鑒」呢?原來「冰鑒」的意思是以冰為鑒(鏡),比喻洞察事理。
「冰鑒」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中國古代的冰箱了,而且時代還非常久遠。周代有「凌人」一職,其職責是在隆冬時節組織鑿冰、藏冰,來年開春時製作一種叫「鑒」的容器。鑒的樣子就像現在的甕。古人把冰塊放入鑒內製成冰鑒;再把各種熟食或酒水放入其中冷藏。效果跟現在的冰箱差不多。周人常舉行祭祀,祭祀完畢後,諸侯、大夫等按爵位高低領取祭品——牛羊豬肉之類。祭祀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要保證領回的祭肉不腐敗,可就全靠這「冰箱」了。
要說冰淇淋的發明跟中國人有點關係,應該不為過。宋代民間經濟繁榮,冷食花樣翻新,出現了往冰塊里加水果或果汁的冷飲。到了元代,蒙古人喜愛奶食,他們把果漿、牛奶加入冰裡,這種冷飲就有點冰淇淋雛形的意思了。後來,馬可孛羅把這種配方帶到了歐洲。1560年,法國卡特琳皇后的一個私人廚師,為了給皇后換換口味,把奶油、牛奶和各種香料一股腦地倒進冰裡,結成了一種半凝固狀的冷食,和現在幾乎一樣的冰淇淋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