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套指傳統戲曲中扮演兵卒、夫役等群眾角色的統稱,也叫文堂。由於他們都穿著各色的龍套衣而得名。
龍套通常以整體出現,一般以四人為一堂。在舞臺上用幾堂起烘托聲勢的作用。根據各劇不同的需要,龍套有各種不同的排場以及隊形變化(如二龍出水、挖門、站門等),並有時伴隨各種隊形變化齊唱各種曲牌。當主帥升帳或在某種特定場景中時,龍套還須大聲喝喊堂威(如喝喊「有!」「啊!」「噢……」等)。
在雙方交戰時,只搖旗呐喊,手中常拿著門槍旗、飛虎旗、紅門旗,或風旗、火旗、水旗、雲牌等,因此,又把龍套叫做「打旗的」。在舞台上,龍套總是跟著主帥跑動,而且臺上各種隊形、各種舞臺部位的變換,甚至舞臺氣氛,都要靠龍套「跑」出來,因此被人生動地稱為「跑龍套」。
紀曉嵐妙聯戲說「跑龍套」
傳說清代著名才子紀曉嵐,曾為京師一戲館寫了一副長聯。
上聯雲:堯舜生,湯武淨,五霸七雄醜腳耳;漢祖唐宗,也算一時名角,其餘拜將封侯,不過掮旗打傘跑龍套。
下聯雲:四書白,五經引,諸子百家雜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幾句亂彈,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錢乞食耍猴兒。
這副長聯評論古今人物,引經據典,很是有趣。那時他就把在戲台上搖旗呐喊的人稱作「跑龍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