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住」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北京|華夏非遺

「住」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北京|華夏非遺

 

這套營造技藝包括「瓦木土石紮、油漆彩畫糊」八大作,其下還細分了上百工種,從材料、用色到做法,都要嚴格遵循營造規例,代表最高等級的紫禁城無疑是這一整套營造技藝的登峰造極之作。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項工種正在變異甚至消失,比如搭材作,過去用木材,現在用鋼管;過去用麻繩捆,現在改螺絲。裱糊作,過去老百姓都要裱糊房子,該工種很發達,如今即便故宮裡也少有這一行的工匠了。

 

 

故宮古建築在建造、維修的過程中,在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術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嚴格形制的漢族宮殿建築施工技藝,被稱為「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這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不僅保持著故宮古建築的原貌,而且直接影響著整個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術的發展。

 

 

2008年6月7日,官式建築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各個不同的工種也在變異甚至消失。主管大修的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對記者說,八大作都隨著現代社會需求的萎縮而萎縮。比如搭材作,過去用木材,用鋼管了,過去用麻繩捆,改螺絲了。裱糊作,過去老百姓都要裱糊房子的時候,這個工種很發達,即便故宮裡也少有這一行的工匠了。

 

 

《考工記》中記載著2000年前的手工藝,其中有匠人之職,屬於營國修繕的工種,所謂「國有六職,百工居一」的制度。封建社會滅亡後,古建營造的傳統制度斷裂了。故宮似乎是個特例,經年不斷的修繕為傳統工匠和工藝的傳承提供了溫室般的小社會。但如今,一代工匠逐漸老去,下一代卻無法銜接。晉宏逵說,故宮儘管聲名赫赫,畢竟只是文化部下屬的事業單位,並無專門針對傳統工藝、工匠傳承的機制。「比如故宮要招聘,按規定必須是大學畢業以上,大學生幹這個嗎?這個工種是藍領,不是白領。但故宮沒有招藍領的機會啊。」

 

 

故宮修繕中心恢復了木、瓦、彩畫的傳統「拜師會」:徒弟畢恭畢敬行三拜禮,送拜師禮,師傅們端坐椅上回贈收徒貼,一旁是引師、證師。故宮裡中斷了半個世紀的工匠傳承還能延續嗎?

 

 

大紅的宮牆,隔開了傳統和現代兩個世界。故宮大修現場,沒有巨大的吊車、機器的轟鳴,只有工人在木架間穿梭,搭木、挖瓦、上漆、彩繪,進行最原始的手工勞作。大修的每一個環節,選材、工藝、工匠都力求遵循幾百年前的傳統。修繕故宮也成了一種儀式,成了傳統的一部分--建立在這座偉大的物質文化遺產之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