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計劃供應票證:計劃經濟時代,物品供給嚴重不足,只能採取憑證限量供應的辦法。那時,城市居民每家都有個定量供應糧油的糧本,有了糧本才能在糧店購買糧食或取糧票,有了糧票才能在飯館吃飯。要買肉需要肉票,買衣服或佈料則需要佈票。總之,光有錢是買不到各類計劃供應食品和物品的。可以這樣說,那個年代如果失去這些票證,人是沒法活的!「大躍進」之後,日用物品供應進一步匱乏,除了糧、油、肉、布等定量限購之外,又增添了糖票、副食品券、香煙票、肥皂票、火柴票、煤票,及其它一些五花八門的票證。
那年月不僅食品和很多日用品需要票證,而且定量相當低。很多家庭糧食不夠吃,布票不夠用。油、肉等定量更是可憐,每人每月只有一兩斤!那時有這樣一些口號:「勤儉節約」、「節約鬧革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是一個物品極度匱乏的票證年代!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商品供應的充足,這些票證逐步成為歷史,國民豐衣足食才逐漸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