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都城和地方行政中心,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制度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城的大小因受封者的等級而定,城牆的髙度和建築物的顏色以及道路的寬窄,都有不同區分。在南北朝以前的都城規劃中還沒有充分的體現,但到了隋唐以後,都城的規劃佈局就嚴格遵循了上述原則,尤其是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規劃佈局。
中國古代主張建設城市要選擇依山傍水的地形,以避免受旱澇災害的影響,從而節省開渠引水和築堤防澇的費用。
中國古代城市多是方格形的道路網,因為這種佈局有利於交通,並便於佈置建築。北宋開封城就是方格形的道路網,它將道路和商業結合起來,沿街設店,形成了繁華的商業街。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同樣重視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綠化。在總體佈局上將城市建築和水面及綠地巧妙地結合起來,既能滿足生活的需要,也美化了環境。
中國古代城市佈局的傳統特徵是城市以中軸線對稱平面佈局,空間處理既統一又富於變化。這種佈局有兩個淵源,一是中國傳統的佈局手法,即內向庭院式低層建築群具有主次分明、以中軸線突出主要建築物的特點;二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反映不正不威的等級觀念和秩序感的封建統治階級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