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古人是怎麼藏錢的? |活在昔日

古人是怎麼藏錢的? |活在昔日

窖藏,是指用罈罈罐罐一類器物,將錢財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的東西以金銀居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個笑話中的主人公,就是用了這種貯藏方式。其實,這種方式,是深受古時那些大款和富豪喜歡的。在現在考古發掘中,經常會出土窖藏文物。

 

1982年正月初七,江蘇盱眙馬湖店村有一萬姓農民,在挖水渠時也挖到一批寶物。當時生產隊分片挖水渠,萬姓農民分到的一塊地最不好挖,但就是這塊沒人願挖的地方,卻挖出了幾十斤重的金器財寶。最值錢的是一隻金獸,竟然有18斤多,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重一隻金獸。壓在金獸下面的,則是一隻精美的銅壺,打開壺蓋後看到,裏面裝滿寶物,其中有9塊半金餅、15塊馬蹄金。經考證,這批財寶屬於西漢,是時人的窯藏儲蓄,或許是因為戰亂或家世變故,他的後人沒有能再取出這批寶物。

 

除了埋到地下,中國古人比較常用的貯藏方式還有「壁藏」、「檐藏」、「樑藏」等。

 

所謂壁藏,就是將牆壁做出夾皮層,將值錢的東西放進去。古文獻中著名的「孔壁遺文」,就是在孔子後裔家的牆壁內發現的。當時,劉徹(漢武帝)當皇帝,魯恭王擴建宮室,拆了孔家老宅,意外從牆壁夾層中發現一批古文經傳簡牘,有《孝經》、《尚書》、《禮記》、《春秋》、《論語》等,這些簡牘又稱「孔壁中經」。由此可見,「壁藏」手法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

 

檐藏、樑藏就是將錢物收藏在屋檐下,或是懸吊在房樑上。這種貯藏寶藏心理也為盜竊者所了解,入屋盜竊的小偷雅稱「樑上君子」,便與此有關。樑上既然能藏錢,自然也是小偷藏身的合適地方,順手牽羊,盜走財寶。

對於零星的貯藏,古代流行的手段與今兒童儲錢用「聚寶盆」是一個原理:用錢罐收藏,聚少成多,最後滿時或是需要時,將錢罐打破取出。這種錢罐,在古代叫「撲滿」。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