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古人是怎麼過生日的?|活在昔日

古人是怎麼過生日的?|活在昔日

人們往往在誕辰之日舉行賀誕祝壽的活動。古時,生日又稱生辰,祝壽也叫賀壽或拜壽。年輕人慶祝生辰,只能稱「過生日」、「做生日」,不能稱「做壽」,因為「壽」是年齡長久之稱:年滿六十或以上者慶祝生辰,才可稱為「祝壽」、「做壽」。

中國講究尊老重賢,只有老年人,才能過大壽。新生嬰兒滿周歲時,會舉行「抓周」。以後每年過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幾個雞蛋就糊弄過去了,這叫「小生日」。直到60歲才有資格賀「壽」,也就是過「大生日」。

 

中國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是不過生日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祝壽也不是在生日那天進行。直到殷商時代,人們才有了生日的概念。不過,生日只是出於對太陽神的崇拜,父母用小孩出生之日的干支為孩子起名,沒有慶賀生日的活動。

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大約是從南北朝時開始的。據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說,當時在江南就盛行慶賀小孩周歲的習俗。

 

成人過生日則見於唐代的記載,當時以做生日煎餅為賀。到兩宋時期,有了做壽的習俗。當時,朝政腐敗,做官的過生日,僚屬都要獻壽禮。《水滸傳》一書中,就有一段「送生辰綱」的故事。

除祝壽外,民間還有借壽之俗。過去,人們以為人的壽命由天定,但也可以像物品一樣借用。一般是因人病入膏肓,又希望延壽,於是親友中的一些人,自願借壽一歲,自願借壽的人擇一吉日,齋戒沐浴,到宗廟虔心拜祝,告訴閻王自願借壽給病人。此俗曾在江蘇淮安地區很流行。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