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麻林國貢獻「麒麟」|寶船揚帆

麻林國貢獻「麒麟」|寶船揚帆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已到達阿拉伯,以及東非等東非等遙遠國家,以當時人類世界地理的認識水平而言,已近乎「際天極地」。

這些遠方國家紛紛隨鄭和寶船去中國朝貢,其麻林國貢獻「麒麟」一事可視為中國對外開放初步實現的標地。

金幼孜在《瑞應麒麟賦》的小序中說:「臣聞人君治者,則必有至聖之德者,則必有至盛之治,有至聖之治者,有至大之徽。此感彼應、皆本於一心之誠,非人力所致,而自至者。欽惟皇上建中垂統、法天敷治、恢弘鴻化、覃暨無外、和氣融朗、嘉應疊臻。乃永樂十有三年秋九月壬寅,西南夷有曰麻林國者、以麒麟來獻。」

麒麟也就是長頸鹿,在非洲是尋常動物,在中國卻聞所未聞、而且中國自古視「麒麟」為瑞獸,賦予神秘色彩、加上「麒麟」是「極地」之國麻林所獻,足明朝統治階級的政治虛榮心。所以當鄭和第四次下西洋開通中非航路,麻林國使者來中國獻「麒麟」時轟動整個明朝宮廷。據《明實錄》記載:「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庚子,行在禮部尚,呂震奏:『麻林國進麒麟將至,清於至日臣上表加』。」足見明朝政府的重視。朱棣為禮部勞師動眾、適時予以制止。

「麒麟有無、何所損益」,朱棣並不把國家興旺寄託在「麒麟有無」上。然而麻林這樣遙遠的海外國家來獻「麟麟」,卻是國家興旺、聲威遠播的象徵。正因為其代表的意義重大,麻林國使者進京當天也就是永樂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壬子、明成祖親自往奉天門主持歡迎儀式,接受「麻林國及諸番國進麒麟、天馬、神鹿等物」。當時文武百官齊向明成祖祝賀:「陛下聖德廣大,被及遠夷、故致此嘉瑞。」

麻林國遣使至中國獻「麒麟」、是鄭和第四次下西洋中極富意義之事、代表鄭和使團首次在東非沿岸國家的訪問圓滿成功。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