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廢史立牧——東漢軍閥之興起

廢史立牧——東漢軍閥之興起

相信大家對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這段歷史的印象,大概就是一個群雄混戰的時代。正確來說就是一個軍閥割據的局面。各方勢力互相討伐,混亂局勢持續數十年。導致這個情況出現,關係到一個制度,就是州牧的出現。

州,是指東漢全國所設的十三州;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早於西漢成帝時,州牧這個官職已經存在,不過後廢置無常。到了東漢漢靈帝時,黃巾軍出現令天下大亂。為了盡快平息國內亂局,宗室劉焉研判當時的局勢後提出了一個建議:「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見《三國志‧蜀書‧劉焉傳子璋》)這個「廢史立牧」的建議就是一改過去郡縣兩級的行政體制,於各州設立多一級的行政長官,也就是州牧。最終朝廷採納劉焉這個建議,於天下十三州增設州牧一職。

東漢末年的州牧,掌握州中財、政、軍大權,使地方有足夠財力物力去應付各地的叛亂。亦由於這個職位極為重要,因此靈帝採納此議後,便派朝中重臣出任州牧,例如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等。不過,州牧的出現雖然平息了各地的農民起事,卻造成了漢末地方割據的亂局。

至於提出此建議的劉焉,不久便被派入蜀平亂,後來他與兒子劉璋更以益州牧身份於巴蜀一帶割據多年,成為東漢末年其中一個最大的地方勢力。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1月7日,現為刪節版。

圖片:電視劇《三國》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