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唐太宗的優才計劃:君子用人如器

唐太宗的優才計劃:君子用人如器

   司馬光說,高祖之所以擁有天下,完全倚仗李世民的功勞,如果李建成有賢德,不首先發難,太宗迫于形勢和下屬施加的壓力,玄武門之變是不得已而為之。司馬光有中肯的評價,也有極高的讚譽: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李世民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高祖召見了李世民,不但沒有怪罪他,還撫慰他,得到父親諒解和認可的李世民,跪伏在高祖胸前,像個孩子似的嚎啕大哭。生在帝王之家,命運不由自己。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李世民採納了尉遲敬德的建議,不追究其餘黨羽,也不沒收充公他們的家產。

  李世民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英武剛毅不怒自威,覲見的人一看到他都會手足失措。當他知道別人害怕自己後,每每上朝議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和顏悅色平易近人了,大臣們自然就不再膽怯,心裡有什麼真實的想法就會表達出來啦。太宗常常對公卿說:「人要想看到自己的樣子,一定要借助于鏡子,作為君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就一定要善待忠貞耿直的臣子。」

  有的大臣請求太宗除去奸佞小人,太宗問他:「奸佞小人在哪?」上書者回答:「臣還不知道,不過陛下可以佯裝試探一下,那些堅持真理不屈服的人就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權勢順從聖意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說:「君主,是水的源頭,臣子是水的支流,源泉渾濁還要求支流清澈,怎麼可能?君主自己都做欺詐的事,怎麼要求臣子們正直呢?朕用誠信治理天下,你的想法雖然很好,但是我不會採納的。」看到這裡,想起《鶴唳華亭》中有一段盧世瑜教育蕭定權的劇情,盧世瑜說的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唐太宗就像個諄諄教誨的大家長,他給大臣講了一個故事,說西域有個商人得到一顆珠寶,怕別人搶去,於是割開皮膚藏起這顆珠寶,他告誡臣子為了身外之物而破壞了自己完美的身體,是得不償失的,他仰慕前代明君,也希望房玄齡等人效仿歷史上的賢相,同心合力,相互輔佐,避免被後人恥笑。

  太宗非常注重基層人員素質,為了關注地方官員,他把他們的名字寫在屏風上 ,坐臥都能看到,並隨時瞭解他們任職時做的好事和壞事,都一一標注下來,作為他們升遷和降職時的依據。他認為,縣令尤其和百姓最接近,必須慎重選擇,他還令五品以上的官員積極推薦能勝任者,再擇優錄取。

  談到盜賊,有的大臣建議用嚴格的法令,太宗微笑著說:「百姓成為盜賊,是因為賦役繁重,官吏貪污求賄,人民饑寒交迫,所以不顧廉恥。朕要杜絕奢侈浪費 ,減役薄賦,任用清官,讓百姓衣食有餘,他們就不會盜竊了,何必用嚴刑重法呢?」果然,幾年之後,天下太平,路不拾遺,門不閉戶,經商的人隨時都能在荒郊野外露宿。

  那個時候的太宗就有優才計劃了,他讓封德彝選拔人才,過了好久,封德彝也沒完成任務,太宗問他怎麼回事,封德彝回答說:「不是臣不盡心,而是沒發現太優秀的人啊!」太宗說:「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你沒看到別人的優點,還說天下沒有人才?」封德彝聽完,慚愧的退下了。

  太宗曾經想建一個豪華宮殿,最後想想還是算了,他教育大臣說:「大禹治水的時候老百姓毫無怨言,是因為他做的事都是和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而秦始皇營造王宮,老百姓怨聲載道,圖謀反叛,是因為秦始皇只顧著自己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每個人內心都有欲望可以理解,但千萬不要放縱欲望,要多為國家著想。」貞觀年間,民風質樸淳厚,人人穿戴棉麻布衣,不用錦繡絲織,國庫充盈,百姓富足安樂。

  唐太宗慎終如始:「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憚,朕則不然。上畏皇天之監臨,下憚群臣之瞻仰,兢兢業業,猶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其高尚情懷,皎如日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