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古代環保法令相當嚴苛

古代環保法令相當嚴苛

歷史春秋網

作者:曾繁利

    

塑料袋已經成了現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每次去超市或菜市場,很少沒有不用塑料袋的人。古人去買東西用的大都是很容易分解和處理的東西,比如竹籃、稻草等,去街市上買魚,攜帶一根稻草,然後穿在魚的腮下就可以提回來了,這種方法在上世紀80年代還較常見,現在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偶爾也能看到。除了用稻草,古人還用荷葉包東西。「建康令孔奐以麥屑為飯,用荷葉裹之,一宿之間得數萬裹,以給兵士。」《三國典略》裡的這段話記載了三國時期在戰場上以荷葉包飯的事情,這種做法顯然是方便快捷的。在環境問題日顯突出的今天,這種做法雖然很土,但應該顯得很原汁原味了吧。荷葉用後扔在地上,很短時間即可融入土地。

  

古代頒發的環保法令也相當多。「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西周時期的《伐崇令》應該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關於保護環境的法規,最嚴重的要判死刑。在生活垃圾方面頒布的法令也有。「殷之法,棄灰於道者斷其手。」戰國時期,對於亂扔垃圾於街道上的人會受到斷手的嚴重懲罰,《韓非子·內儲說》上的這段記載讀來令人汗顏。對於這個過於殘酷的懲罰,孔子卻不認為嚴重。「知治之道也。夫棄灰於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鬥,鬥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雖刑之用也。且父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無惡,此治之道也。」孔子認為這是治理之道,是應該的事情。除了頒布保護城市清潔衛生的法規,古代也有了專門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在古代,環衛工人稱之為「條狼氏」,條在古代是洗滌的意思。「掌執鞭以趨辟,王出入則八人夾道,公則六人,侯、伯則四人,男、子則二人。」

  

唐朝時期,對於日常生活垃圾的管理顯得更加規範和嚴格,「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疏議曰:具有穿穴垣牆,以出穢污之物於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無罪,主司不禁,與同罪。謂『侵巷街』以下,主司合併禁約,不禁者與犯人同坐。」《唐律疏議》的這段記載不僅規定了亂扔垃圾者要受懲罰,其相關管理部分也要受到一定的懲戒和警告。

  

由以上看來,古人的環保觀念與現代人相比也差不到哪裡去,在某些方面反而更原生態,值得我們借鑑。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網站,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古代環保法令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