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影響深廣,至今不衰。有傳曾隨張士誠起義,最終因不恥張投降元朝而歸隱不仕。
生平事蹟
《三國演義》在未成書而前,當中的人物事績早已在民間廣傳。宋元時代,以三國為提材的「話本」(說書人的講稿)、雜劇等相繼出現,所以《三國演義》從廣義來說,並不是羅貫中一人的作品,而是作者將歷史、民間說書、戲劇裏「三國」的內容加工整合,以白話文的形式創作的「小說」。《三國》故事背景由東漢末年黃巾之亂開始,至西晉滅吳重新統一,其間將眾多歷史人物以予以鮮明的形象活現讀者眼前,然而所謂「三虛七實」,小說與歷史人物畢竟有所不同。不過情節計謀雖是虛構,但無損精彩,有些更對後世起着意想不到的深遠影響,相傳皇太極便很喜歡讀《三國演義》,更運用了當中的反間計,使明朝崇禎殺了袁崇煥,自毁長城;其影響除本土外,更遠播海外,日本戰國時代不少人已熱衷三國人物計謀,如德川家康便曾於三方原之戰中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武田信玄中計。
金句名言:一時瑜亮
形容兩個人均極富才華,能力相當,難分高下,乃時代中天選之人,除此兩人外,其他人難以比肩。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在死前向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顯得特別忌妒諸葛亮的才能,但這只是為了突顯諸葛亮而虛構的一段情節,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深得將領愛戴,為後世所敬重與推崇。
古學今用
《三國演義》影響力至今不減,然而亦曾被人詬病。魯迅曾簡評「至於寫人,亦頗有失」,大抵就是說形容人物過於偏頗,有離歷史原貌,然而小說始終不是歷史,似乎不必過於求真,同學們你的看法又是怎樣呢?
作者:梁國毅
(本文曾於2021年6月17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羅貫中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