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人物 | 鄭和

歷史大人物 | 鄭和

 

人物檔案

鄭和(1371—1433),原名馬和,回族人,雲南昆陽寶山鄉人(今雲南省昆明市)。 因在「靖難之變」中,扶持燕王朱棣登基有功,而被賜姓「鄭」。他曾歷經28年,七次統帥龐大的船隊,出訪了36個亞非國家,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史稱「鄭和下西洋」。

生平事迹

鄭和身軀偉岸,文武雙全,深得明成祖的信任和賞識,於是被任命為使臣出訪南洋諸國,宣揚明朝國威,發展國際貿易。永樂三年(1405),鄭和率領着近3萬人和200多艘船隻——當時世界上最恢弘的船隊,開始了出使西洋各國的和平外交之旅。到宣德八年(1433)時,鄭和已經先後奉兩代皇帝的旨意,足迹遍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了紅海的海口和非洲東海岸,並穿越了赤道。「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比西方的「地理大發現」提早了近百年的時間,為世界文明交流及人類和平友誼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知多一點點

鄭和的「帥船」究竟有多「帥」?

據史料記載,鄭和船隊中佔統帥地位的船隻叫做「寶船」,最大的寶船長約148米,寬約6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科技海船,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質帆船。寶船共有4層空間,船上豎有9根桅桿,可同時掛上12張大帆,船錨有幾千斤重,每次起航需要動用二三百的人力!

古學今用

鄭和在第一次「下西洋」之前,他大約花了兩年時間,去認真學習航海知識,刻苦訓練航海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就蘊含在其中了。同學們可以思考和討論這道理。你還能想到與這相近的其他成語或名句嗎?

文:劉吳睿宏老師

(本文曾於2021年5月27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