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跡
張衡17歲時開始四處遊學,結果「通五經、貫六藝」。他那篇從19歲時起草,至三十時潤色完成的《二京賦》,被稱為漢賦精品(「賦」是漢朝一種流行的文章體裁)。此外,還有《南都賦》、《歸田賦》、《四愁詩》、《思玄賦》、《舞賦》、《七辯》、《應間》等作品,各有不同特色及文學貢獻。郭沫若先生稱他「下筆繡辭,揚手文飛」。在成為科學家和發明家之前,他是個傑出的文學家。
至於他在科學方面的成就,就遠不止於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這些大眾熟知的儀器,還有瑞輪蓂莢、記里鼓車、指南車等精巧又實用的工具。張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等不同範疇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郭沫若先生評價他為「世界史中罕見的全面發展之人物」,後人更誠譽他為「科聖」。
科學冷知識
指南車主要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轉動作用,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箱設有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車箱外殼上層置一小木人,無論車子朝哪個方向轉動,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記里鼓車和指南車都利用了差速齒輪原理,早於西方1800多年。張衡關於齒輪系統的應用和相對運動的原理,被西方學者稱讚為「是一切控制論機械的祖先」。
古學今用
瑞輪蓂莢是張衡模仿神話中一種奇樹——蓂莢的特徴製造而成的日曆。在一個立軸上裝上15個撥板,利用水力推動,從每月初一起,每天轉出一片木葉,15日後每天收起一片,到月落為止,循環旋轉開合,是一個活動的日曆。現代的跳字時鐘跟它很相似呢!
作者:黃碧瑤老師
(本文曾於2020年9月17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張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