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遊學有感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遊學有感

抗戰勝利七十年其實是一件讓人欣喜又悲憤的事。1937年7月7日當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人民便飽受日軍凌辱之苦,儘管1945年中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這一勝利卻是以超過3000萬中國人的性命所換來的。抗戰勝利七十年不單代表勝利,更是讓後人牢記一段有血有淚的歷史。讓我不解的是,為什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會選擇前往日本,而不是回到內地去探討這一段的歷史。

我帶着疑惑前往日本,到達日本後卻讓我對這段歷史、以至這個民族有了嶄新的認知。研習之旅的第二天,我們出發前往明治神宮。明治神宮位於東京的市中心,是為紀念明治天皇在明治維新時帶領大和民族踏上現代改革之路的事蹟。走進明治神宮,便彷彿離開了繁華的東京,這裏被樹木遮蓋,地上是碎石路,方便從前的警衛防止盜賊深夜到訪神宮,這些富有特色的地方至今仍好好保存下來,確實讓人佩服。日本人願意把這個標誌着國家由弱轉強、繼而推至侵略的維新改革的神社建在市中心,甚至把它的傳統保留下來,不但看見日本人對這一段歷史的重視,亦能看出他們對本土文物的保育意識,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思考、效仿的。

研習之旅的第三天我們拜訪了靖國神社,參觀了遊就館。在那裏,我們看到歷史被歪曲、淡化,中日之間發生的彷彿只是鄰居之間逼於無奈的口角,我們看不見中日戰爭中的傷亡、惡果,反而有種對戰爭中犧牲個人,以達至群體成就的表揚。我不能忍受的是歷史被扭曲、戰爭被鼓吹,或許日本人是想藉淡化歷史以保護自己的民族,但我確信一個無法正視、反思自身歷史的國家,是無法真真正正強大起來。然而,這個現象正慢慢地改善,據丁博士所說,現時八成的日本年輕人都認為中日戰爭中,日本人確實做了很多殘忍的事,而這段歷史是應被正視的。不單如此,在看展覽,穿着西裝的一眾二戰老兵們,已不復過往那種對民族勝利的執着,他們沒有激動,反而相貌嚴肅、結伴而行。我相信它們看到熟悉的照片時,也在深思這一段歷史。隨着時間流逝,我想,終有一天,這段歷史會得到應有的尊重。

然而,日本的文化景點也有令我側目的地方,日本的保育意識強烈,但原有的文化卻受到商業的入侵。例如在第四天參觀的日光東照宮是德川家康的後人為德川家康所說的靈妙,它的規模和建築皆體現幕府時代德川家的成就、地位,甚至顯示出他的權力僅次於天皇。但是,在宮中,我們隨處可見的是一所所的商店,甚至在莊嚴的正殿中也不乏商業的蹤跡。我為此感到可惜,日光東照宮雖是著名的旅遊景點,透過歷史書籍,我們也不能再感受到那一股莊嚴、凝重的氛圍,長遠來說將有害日光東照宮的文化承傳。

整個研習之旅讓我明白到,要真正認識一段歷史,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歷史沒有真正的對錯,也沒有絕對的輸贏,只有從不同的身分探討問題,才能使歷史不會重演。日本入侵中國,並且為這片土地帶來極大的傷害,但日本能夠強大起來,侵凌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國,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深思、反省。我想,國家要自強不息,不斷向上,並且團結一心,才能達到永遠的勝利。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廖凱婷

(原刊於何漢權《靖國神社告訴我們》,知史獲授權轉載。)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