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今的鏡

歷史,古今的鏡

我未到日本之前,對於這個國家,並沒有特殊情感,反而對於這個地方的文化有很大的興趣,諸如動漫聖地、卡娃伊風,都是使年輕人狂熱的流行文化。這個國家擁有很豐富的文化傳承,由古傳承而下的傳統到現今如雨後春筍冒出的新興文化,以上種種,很容易使人覺得,這是一個文明大國,融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一身。然而五天的歷史研讀學習之旅中,兩位教授告訴我們,要了解一個國家,必須通曉其歷史,走訪該地親身感受更為重要。

五天的學習,所得到的不單是了解日本歷史的進程,將過往在學校中史課所學的內容深化,更重要的是對日本國的重新定位,明白何謂評價一個國家的正確態度。

稍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都知道對於中日歷史淵源,離不開侵略與被侵略這種關係。對於年輕一代,很多時會有將歷史留在過去的想法。而對於老一代,中日之間存在未解決的仇恨,尤其對一些親身經歷過抗日戰爭的人,每提及此往往痛哭流涕。但很多年輕人對此不解,甚或以為是長輩「不化」。然而,實情卻是新生一代輕看了歷史,輕看了八年抗戰中國的犧牲之大,輕看了日本所欠下的人命債。所謂抗戰勝利,其實是用人命堆砌的慘勝。

回看整個學習之旅,參訪過很多地方。尤記得參觀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展館,印象非常深刻,感覺卻是矛盾。日本對文物保育非常重視,採用乾燥的空氣、鑲實木框邊的石雕、藏在玻璃櫥窗內的瓷器,無一不以文物保養為出發點。有人說:要看最完整的中國古文明,要到日本去。的而且確,日本對這些來自中國的瑰寶的保護甚至比中國自己做得更加優秀。這句話,同時也透露一個悲涼的事實。這些展品都是從中國「搬運」過來的,細看展品簡介,銅雀臺、天龍山、寶慶寺,都是中國富有歷史的地方。日本出心出力搶奪屬於中國的文化,對於中國,又剩下甚麼?只有一個個被挖開的石洞。身為中國人,我們對於中國文化的態度和認識,確實比不上日本這個侵略者,對於它的惡行我們引以為戒,但對於日本愛護文化,則應分開地、理性而謙虛地學習。

參觀靖國神社由舊館,裏面記載日本對外戰爭的「歷史」。在日本所編寫的歷史中,它們進入了中國,美國人仿佛成了侵略者,而日本則高舉正義的旗幟。從訪客留言中,我看到日本小孩向戰死日本軍士致謝,而另一扉頁卻有「非人也」的中國字。我修讀中國歷史科,知道有「史德」一說,書寫正確的史實留傳後世是一種責任,篡改歷史則是對國民的欺騙。逃避歷史中犯下的罪,不論對死去的中國兵士,還是日本軍人,都是一種不敬。

很多時候,對待日本,人會走向兩個思想極端,一是喜愛,二是仇恨。但我認為學習歷史,必須站在中間地帶,客觀理性看待這個國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日本人愛惜自己文化、守紀律、待人以禮是絕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它曾經作為侵略國,肆意劫掠中國人民,殘害無以為計的人命,也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日本現在看似多麼吸引和美好,我們也不可以忘記它曾侵略我們的事實。我相信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存在的意義,日本現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對世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故我們不能盲目說出讓日本消失、血債血還的氣話。作為新生一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熟讀歷史,對日本篡改歷史、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予以證據確鑿的控告。而對於日本軍國主義復辟,則一定要予以警惕,謹記戰爭只會帶來悲劇與淚水,並沒有贏家。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柯君諾

(原刊於何漢權《靖國神社告訴我們》,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