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烏茲別克」,這兩個國家我從未聽過。記得出發前的日子,我還在拼命上補習班,連續上了好幾天的課,根本沒有時間去搜尋關於這個城市的一點一滴。在踏進這個城市之前,我對於她的認識猶如一張白紙。這個國家吃甚麼?穿甚麼?天氣如何?他們的歷史文化背景是怎樣的呢?我可謂一無所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這兩個地方都是中亞國家,甚至連有伊斯蘭背景都是從簡介會中才得知的。
當我踏入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的時候,這兩個地方的人都給予我一種熱情洋溢的感覺。當地人對我們這些外來客大感好奇,常常主動向我們打招呼,甚至凑近拍照。他們常以韓文和日文跟我們說「你好」,剛開始時我不明所以,只可無奈地告訴他們「我們來自香港」。但對於當地人而言,「香港」兩字似乎更為陌生。我心中問號連連,從沒想過竟然有人不認識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但不論如何,當地人對你的熱情仍然不滅。這個陌生的國,裏面陌生的人,卻格外親切。
我後來從丁博士口中得知,原來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曾聲言派朝鮮族人到蘇聯地區作間諜,於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為了防止一些朝鮮族人與日本合作,因而強行將他們遷移至中亞地區。因此,我們這張亞洲臉孔都被當成是朝鮮族人。那他們為甚麼把我們看成日本人?我還是不得而知。
除了當地人的熱情令我難以忘懷,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美輪美奐的建築更叫我感到驚艷。當我站在宏偉的建築物下,一種敬佩的感覺油然而生。烏茲別克,裏面不少的建築,譬如希爾多爾學院,沙赫靜達陵墓群,比比哈藍清真寺,或是四尖塔等建築,都有非常相似的特點——以藍色為主,並且都是圓頂的,內部設計更是經過精雕細琢。另外,在這八天的旅程中,我感覺到無論在衣食住行方面,這個國家都充滿伊斯蘭教的色彩。伊斯蘭教對這個地方的影響似乎真的很大,非一般的大。是甚麼促使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呢?走在烏茲別克這個城市,彷彿每個地方都有屬於它的故事,感覺就像被歷史包圍着,隨時能問出一卷書。尤其在布哈拉的古城區,裏面的一磚一瓦都歷經歲月的洗禮。
走過這個陌生國度,似乎就能嗅到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穿梭在每條小巷。但令我感到可惜的是,烏茲別克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的經濟帶,她發展的步伐卻十分遲緩。經貿發展不是促進國家發展的嗎?烏茲別克既然是絲綢之路的交匯地,經貿發展為什麼比其他國家還要差呢?當這個地方鄰近的國家,好像是俄羅斯、中國、歐洲等,幾乎全部都發展得不錯,為什麼烏茲別克仍然是這麼的落後?連綿不絕的問題從我腦海中浮現出來。
回憶到這裏,突然想起旅程當中一段小插曲,我本來打算抹去這段記憶,但可惜至今仍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於是我便決定藉由這次機會記錄下來,畢竟也算是一段「難忘」的經歷。記得在比比哈藍清真寺的時候,有人向我兜售明信片,我情急之下,接受了這宗交易。結果,我花了15萬索姆(大約港幣150元)購買了20張明信片。我徹底崩潰了。我知道無論哪個地方的人,都有人性貪心的一面。但這次被騙錢的經歷,同時帶給我很深的體會。
雖然我帶着很多問號進入這個國家,亦帶着很多問號離開這個國家,卻收穫了很多感受。如果我沒有踏足這個地方,我不會知道原來1000元索姆大約等於10元港幣,不會對這個陌生地方的金錢有概念,不會得到教訓,永遠也只是井底之蛙;如果我沒有踏足這個地方,不會知道地球上原來有這個國家,不會知道伊斯蘭教對這個國家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不會令我有各種思考和體會,永遠只是個懂得背誦教科書的中學生;如果我沒有踏足這個地方,我不會知道清真寺原來是如此壯觀的,因為教科書從來不會告訴我們,不會告訴我們清真寺其實不是那麼渺小。
其實Air Astana是我從來沒有聽說的航空。但因為這次的旅程,我才得知
是國立航空來的。同時亦因為這次的旅程,我對烏茲別克產生了很多的疑問。坦白說,小時候的我與古時的中國觀念很相似,以為這個世界只有中國一個地方。漸漸長大,學會更多,知道更多,才發現自己小時候是多麼的天真。但經過這次的旅程,我更發現其實我知道的仍然是那麼少。
我很慶幸能夠在畢業前踏足這個陌生的國度,不然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有這些體會。
謝幸怡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