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地堂,中秋賞月作詩忙

月光光,照地堂,中秋賞月作詩忙

     月亮一向是藝術家的摯友良朋,繆思女神,是他/她們創作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尤其是詩歌的寫作,更是少不了月亮的起興。自從人類懂得運用文字以來,有關月亮的書寫便没有間斷過。古今中外,用文字來讚美月光的佳作數之不盡。如果没有了月亮,世界文學史必定要改寫。

     中秋佳節又怎可以没有文字遊戲,在重温一些詠月佳作之前,先玩一個填字遊戲。

 Screen Shot 2025 10 06 at 1.34.27 pm

提示:  直1:王維作品。詠一種植物。

              直2:孟浩然作品。在舟中賞月。

              直3 :杜甫作品。詩人在春天中感傷國事。

              直 4 :李白作品。孤獨的他只有月亮伴他喝酒。

              直5 :孟浩然作品。描寫春天早晨的景色。

         答案將於週三(10月8日)在篇末附注公佈。

     接下來,讓我們重温一些詠月佳篇。

     《詩經》中的《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漢字的細膩之處。詩中運用了「皎兮」、「皓兮」、「照兮」來描繪月亮的不同姿態,可謂費盡心思。往後,很多詩人亦以「皎」、「皓」、「照」來描寫不同狀態的光芒。這首詩還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用初升之月比喻佳人的。詩中極力表達出等候佳人時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情,月亮和佳人從此就是一對了。「皎」字也成了月亮的替代詞。屈原作《九歌.東君》篇時寫道:「撫余馬兮安驅,夜晈晈兮既明」,索性用「皎皎」來代替月亮,用不着直說了。

     漢代的詩歌基本上已不再跟隨《詩經》的範式,然而在漢「樂府」詩中,提及月亮的詩歌仍有着《詩經》的影子。其中《明月皎夜光》就直接繼承了《陳風.月出》之餘韻。其詩曰:

明月皎夜光  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  眾星何歷歷

白露霑野草  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  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  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  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  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  虛名復何益

     這首詩仍是用「皎」字來形容月亮的光芒。不同於《月出》,這首詩不是浪漫的愛情故事,而是發洩懷才不遇的怨懟。月亮因了她的陰晴圓缺,可以代表患得患失的愛情,也可以投射人生無常的感慨。

     《詩經》以四字一句居多,漢樂府則以五言為主。鄭振鐸先生指出這可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大躍進。不要少看這一字之差,詩歌創作因此擴展得多了。漢字常常是一字多義的,兩字一組的話,詞義就更加豐富,所以五言詩要比四言詩內容更豐富,聲韻變化更多,傳播更廣。這種創作形式很快便被士大夫階層受落,令四言詩的創作式微了。儘管如此。在漢末魏晉時期,仍有一些望月生情的四言佳作出現,例如曹操的《短歌行》:

⋯⋯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一首詩的另一版本是「皎皎如月」而不是「明明如月」。若此,則《詩經》對詩歌創作的影響從未消減過。《短歌行》的創作時間雖然未有定論,但大多將它跟「赤壁之戰」聯繫在一起。明月之下,曹操統率着百萬大軍,希望一舉擊敗孫權和劉備。那時候的他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結果如何?不用我多說了。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覺,曹操是把自己比作月亮,是黑夜中最耀目的。正如當時四分五裂的局勢一樣,他是最有實力的一個。他希望其他大大小小的衆星,能夠圍繞着他來拱照夜空。你可以說他自大驕傲,你也可以說他求賢若渴。肯定的是,那一個月夜,他在思緒不寧中沉吟不寐。幸好他仍有明月相伴。

     《短歌行》若不是四言詩的天鵝哀曲,亦遮幾近矣。曹植就用他的實力來證明了這一點,他的五言名作《七哀詩》曰: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月亮的光芒,竟然因為詩人的感傷而會徘徊不去,依戀不捨。曹植的想像力可比他的父親豐富得多。但也要多得五言詩擴闊了他的創作空間。

     這首詩混合了《月出》和《明月皎夜光》的特色,曹植運用了比興的手法,借用婦人的幽怨來比喻自己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後的境況。他的這個陳留王,不單受到兄長曹丕(魏文帝)的迫害,連姪子(魏明帝曹叡)也對他處處刁難。曹植經常在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中度過。連月亮也同情起他。

     這種政治味濃厚的格調,不太適合中秋賞月吧,讓我們轉一轉氣氛。

     五言詩到了兩晉時期,出現一批以描寫大自然美態為主題的作品。當中的佼佼者首推陶潛(淵明)。《歸田園居》就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第五首曰: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霑我衣。

衣霑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帶月荷鋤歸」何等奇妙的景象,連月光也會跟着詩人歸家去。人與月亮的關係真的是不離不棄,長伴無違。不只還樣,月亮更有時不拘小節,以「素顏」相見。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說: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可惜,縱有明月為伴,為時不久,明月也會擲人而去。正是「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陶潛的田園詩除了描繪他的隱居生活之外,也讓他吐一吐心中的苦水。同時代的謝靈運在專注於山水靈氣的描寫之中,也透露出自己對世態的埋怨。謝靈運筆下的月亮和大自然,清逸寧静,若不是他不時發一點牢騷,真的令人忙記了他所處的時代是那麼紛亂的。《石門岩上宿》是這樣形容月夜的:

⋯⋯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暝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

     又,《初去郡》

⋯⋯

理棹遄還期,遵渚騖修坰。

溯溪終水涉,登嶺始山行。

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飛泉,攀林搴落英。

⋯⋯

     大家也知道,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混亂的時期,難得騷人墨客仍有心思來賞月賦詩,月亮對藝術家的誘惑真的不少。在如此不穩定的時期,詩人的創作熱情仍没有減退的話,大唐盛世就更應是百花齊放,爭姸鬥麗的了。

     蔣勳先生認為唐代文化是漢文化一次短暫的度假期,而假期總比普通日子更令人回味。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次假期開始時,氣派最遼闊的一首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祇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你看,七言又比五言更能表達複雜的詩意,音律的仰揚更是明顯,舒發感情更加飽滿。詩題是《春江花月夜》,蔣先生說應該看作是一字一個主題,也就是「春、江、花、月、夜」,又以月亮來統領全局。這詩氣氛營做深刻,活像一套紀錄了明月下光影流變的紀錄片。詩意之中又緼含着對天地的迷思和人生的探索。唐代果然是詩的朝代,好像每個人也會作詩,是個不作詩無而言的時代,可能連酒樓食肆的店小二也是個詩評家呢!無他,讀得多了,鑑賞力自然高(據說巴黎咖啡店的侍應也有這種本領)。

     唐詩中有一類詩是非常獨特的,那就是邊塞詩。亭臺樓閣,大江平湖上的月色,書寫的人多的是。唐代詩人更有機會到塞外去,一睹在沙漠中,戰塲上的月升月落。大唐盛世,版圖宏大,但要維持這個天朝大國,卻需要無數的生命血淚。這時候的月光,真的是「不一樣」的月光了。她充滿着離愁,怨恨,殺意。例如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又例如李益的《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因了「天可汗」這名號,犧牲了多少軍民,制造了多少破碎家庭?連月亮也為之無奈。所以没有甚麼比天下太平,一家團聚更能襯託出月亮之美。

    最後,說一個有關詩歌,落魄文人和月亮的故事。一生仕途失意,被稱為「詩鬼」的李賀有《金銅仙人辭漢歌》一詩: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眼利的讀者必定已看到「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經常在廣告,電視劇中出現的詩句了吧。不單是現代,這一句詩也是當時的熱門話題。不少騷人墨客把這一句詩擷取出來作為上聯,想對出下聯來。可惜,這一聯始終未有對到。改朝換代多次之後到了宋代,文人雅士仍未放棄。一日,詩人偶集,談到這句上聯,苦恨未有成對。席中,曾三次名落孫山的石延年輕嘆一聲,吟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這個跨越二百年的詩歌難題就這樣被石延年破解了。天,真的不會老嗎?我不知道。月不常圓卻是肯定的,大家要好好珍惜。

敬祝讀者閣下中秋節闔家歡聚。

 

附注:填字遊戲答案將於週三在此公佈

作者 張永亮博士     旅居澳洲華人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