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草廬原來是孔明設下的一個圈套?

三顧草廬原來是孔明設下的一個圈套?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及發明家,被後世普遍認為是集智慧和忠義一身的模範。他北伐曹魏前所寫給後主劉禪的《出師表》更是千古名篇,流芳後世。

不知大家在讀《出師表》時,是否都會覺得諸葛亮是隱居草廬以待明主「三顧」,像我們現在的「佛系」求職,緣份到僱主自然找上門來。可是,這和史實相符嗎?翻查史籍,諸葛亮其實做了大量預備工夫,從選擇隱居地點,到交友,乃至預備整套復興漢室的方略,他絕對不是純粹「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大家若然相信孔明的話,恐怕已經中了他的「奇謀」,跟劉備一樣落入他的圈套了。

「星光熠熠」的隱居地方?

我們先把目光放在諸葛亮的隱居點。「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即南陽郡,歸屬荊州。黨錮事起,南陽郡是其中一個反應比較激烈的地方。東漢末年,何進、逢紀、許攸、何晏等皆出身南陽郡,由此更見這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地方,實在不是默默無聞的、理想的隱世地。

南陽位於天下之中,北達洛陽,西連巴蜀,南通襄陽(圖片來源:wikipedia)

「天下之中」的南陽

再就地理形勢看,南陽郡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地處我國南北交界,向南可通往襄陽、江陵,控制長江以南,向西可通往巴蜀、漢中,若北方政權佔據南陽郡,其可將它作為南下的橋頭堡,而南方政權奪取南陽郡,則既可維持守勢,又可蓄積糧食伺機北伐。加上水陸交通便利,龐大人口帶來豐厚的田賦收入和糧食產出 (《三國志.袁術傳》有「南陽戶口數百萬」),南陽郡作為群雄有意爭奪的地方,意味着此處也有許多潛在的「僱主」,諸葛亮不選他處隱居而獨選南陽,似乎本身就有出仕做官的盤算。

勝友如雲的諸葛亮

再論交友。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有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裴松之注引《魏略》: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崔州平、徐元直、石廣元、孟公威都是諸葛亮的同學兼老友。崔州平是地方郡望,博陵崔氏出身。徐元直、石廣元來自潁川郡,孟公威來自汝南郡,而潁川、汝南向來盛產名士。孔明與這些人交往,建立了自己品牌和口碑。試想這些潁川、汝南名士都對自己讚不絕口,這是何等巨大的宣傳威力!果然,《三國志.諸葛亮傳》記: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另《襄陽記》: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司馬德操即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亦為潁川名士。正因為徐庶、司馬徽全力推薦,劉備才會去三顧草廬。若無之前多年經營人脈關係,單靠「佛系」心態,明主怎會自動送上門?據此亦知諸葛亮計算極精密。

其他暗藏的玄機

至於《隆中對》,向劉備詳細分析天下大勢,並提出跨有荊、益二州的偉大構想,內修政理,俟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揮軍以向宛、洛,成就霸業,復興漢室,這更不可能是一時三刻就能想到,必經過多年反覆觀察、思考、研究,藏之於心,待時而發。

一個旁證是「亮躬畊隴畝,好為《梁父吟》」。《梁父吟》是一首民謠,內容講述春秋時代,齊國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名大將,恃勇而驕,齊相晏嬰於是與齊景公商議,除掉三人。若諸葛亮無為相輔助明主的遠大志向,怎會把《梁父吟》掛在口邊?

另一個旁證是「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為齊桓公之丞相,任內興漁鹽之利,大力發展商業。樂毅則為燕昭王時的大將,曾統率秦、韓、趙、魏、燕五國兵馬伐齊,大敗齊軍,齊國差點滅亡,僅留下莒和即墨兩城,迫得田單用火牛陣反攻。孔明以管仲、樂毅自比,可見其建功立業的志氣。

綜上所述,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軍師,實在不是一個無心插柳的結果。

作者﹕David Lai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修改﹕知史團隊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