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7月30日
#知史討論
「清代的中外貿易,至道光二十年 (1840年) 時,至少已有150多年歷史。一百多年的中外貿易,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茶、絲、瓷器,而茶在出口產品中又是最主要的產品。因此,其時的中外貿易,特別是18世紀後,主要是茶貿易。中外茶貿易是中外友好的象徵。而鴉片走私則是非法的、不道德的,影響、破壞了中外茶貿易的良好秩序……
廣東『華夷互市,已曆三百餘年』。 此處所說『三百餘年』,應是從澳門的對外貿易開始算。中外茶貿易,至鴉片戰爭時,至少有100多年歷史。茶貿易在中外商品貿易中 是最主要的貿易。正如道光十八年(1838年),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在奏摺中所指出:『查向來外夷人口之貨五十餘種,內地出口之貨二十餘種,以茶葉、絲斤為大宗。每年出洋茶 葉,自四千萬至五千萬斤,絲斤自六七十萬至一百余萬斤,大黃自十萬至十余萬斤不等。』茶葉出口量是4位數,生絲、大黃出口量只有2位數。可見茶葉是鴉片戰爭前清朝中外貿易中出口量最多的產品。道光二十年(1840年),欽差大臣林則徐與粵海關監督豫堃、廣東巡撫怡良等奏報中說:『惟茶葉歷年所銷,自三十余萬擔至五十余萬擔不等。』 這一數位與鄧廷楨等所報數位基本相同。魏源也指出:『茶葉出洋,自明季荷蘭通中國始。 及康熙二年,英吉利商又自荷蘭購歸百斤,飲而甘之,國人飲者歲增一歲。』具體數量是: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至十四萬斤,雍正二年(1724年)至二十八萬斤,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百二十九萬斤,三十七年(1772年)五百四太七萬斤,五十年(1785 年)遂至千三百萬斤,嘉慶十八年(1813年)二千一百二十八萬斤(迫光二年(1822年) 二千三百七十六萬斤,十年後三千余萬斤。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廣東出口茶葉三十余萬石,其價銀千有四百余萬圓。美國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購茶價銀三百六十九萬 兩(共茶十二萬石)。荷蘭歲需茶二百八十萬斤不等。『是西洋之飲茶,亦猶中國人之吸鴉片,雖損益懸殊,皆始自近日,非古昔所有。』在來華外商中,英國商人做茶的生意最大。茶是中英最主要的貿易商品。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國商人所購出廣東之貨二千 一百八十一萬六千圓,其中茶葉價銀一千四百萬圓,占64%多。學術界的已有研究成果 也證明這一點。如陶德臣在研究論文中指出:『清代是舊中國茶葉貿易的鼎盛時期,茶葉在貿易結構中長期佔據首位。』18世紀20年優後,中西貿易的『核心商品』是茶葉。 1817-1833年,茶葉占中國出口總值平約比重高達60.8%。1838年,英國自華購買的土 貨中,茶葉占73.38%;美國輸入華茶占白中國進口貨值的比重,1837年為65%,1840年達81%;18世紀法國、瑞典、丹麥等其他歐美國家從事茶葉貿易,茶葉所占各國自華 輸出貨值保持在65%~75%不等/蘇全有在論文中的研究結論是:鴉片戰爭前的中英貿 易中,中國的茶葉出口在出貝產品中所占的比例,從1760-1833年間,一般都在80%以上,甚至達90%以上。吳建雅根據《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等資料,在論文中寫道:『英國每年購買茶的投資,在1817-1823年間,占其進口中國貨總值的92%~ 96%。自1826-1833年間,購買茶葉的投資占到99%~100%。特別是自1830年始,連 續四年對華貿易投資100%用於進口茶葉。』這些研究成果中的統計數字雖然不盡相同, 但說明茶貿易是中外貿易中最主要的『大宗』貿易,卻是一致的。
在英國國內,有午時茶習俗,飲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愛好,成為時尚。因 此,對茶葉的需求量日益增長。茶稅成為英國政府的重要財源。
來華貿易的各國商人都從茶葉貿易中獲得不菲的利潤,『茶葉是驅使他們前往中國的主要動力』。林則徐在奏報中指出:『至茶葉大黃兩項,臣等悉心訪察,實為外夷所必需, 且夷商購買出洋,分售各路島夷,獲利尤厚。』
清政府允許茶貿易,認為是對來華貿易國的『恩惠』,這當然是片面的認識,但至少可以說明,清政府對來華貿易國是友好的,滿足他們對中國茶等產品的需求,有中華大國 的博大胸懷,顯示禮儀之邦『柔遠』的中華文明古風。這種認識,在林則徐擬的《著各國商人呈繳鴉片諭稿》中作了充分表述:『照得夷船到廣通商,獲利甚厚,不論所帶何貨, 無不全銷,欲置何貨,無不立辦。是以從前來船,每歲不及數大只《近年來至一百數十隻 之多。我大皇帝一視同仁,准爾貿易,爾才沾得此利,倘一封港,爾各國何利可圖。況茶 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乃聽爾年年販運出洋絕不靳惜,恩莫大焉。爾等 感恩即須畏法,利已不可害人,何得將爾國不食之鴉片購帶來內地,騙人財而害人命乎? 查爾等以此物蠱惑華民,已歷數十年,所得不義之財不可勝計,此人心所共憤,亦天理 所難容。……我中原數萬里版輿,百產豐盈,並不信資夷貨。』如果因為爾等不知改悔, 繼續走私鴉片,那麼必有『暫則封艙,久則封港』的嚴重後果,『恐爾各國生計,從此休 矣』。這種認識,其局限之處在當代人看來是息而易見的,如外夷不得茶葉大黃,即『無 以為命』,封艙、封港,各國生計就會『休矣』等,有誇張之嫌,但體現『感恩即須畏法, 利已不可害人』的精神則是主流思想。,則途在示諭中強調的意思是:我大皇帝准許各國 來華貿易,准許各國很需要的茶葉、大黃出口,這是有『恩』於各國的,是友好的表現, 可是你們卻利己害人,把鴉片毒品帶來中國騙財害人,這是『人心所共憤,亦天理所難容』的,你們應該『悔罪畏刑』,天朝『尚可不追既往』。這是很友善的勸告。
林則徐在收繳鴉片後,以茶作為獎賞,『凡夷人名下繳出鴉片一箱者,酌賞茶葉五斤。』也說明茶是珍貴的,是中外交往受歡迎、被喜愛的好禮品,是中外友好的象徵。」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了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中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鴉片走私與中外茶貿易—鴉片戰爭前後的考察》,作者:鄭劍順、朱蔚,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茶葉 #道光 #林則徐 #虎門銷煙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