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5月28日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雖然鴉片貿易給英美政府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英美國家內部的有識之士認識到鴉片對人的危害,他們發出反對鴉片以及鴉片貿易的聲音。
如英國基督教牧師地爾窪,1839年,他在英國倫敦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對華鴉片貿易罪案》,從『道德』和『宗教』兩個角度抨擊鴉片貿易的罪惡。
英國散文家、文學批評家湯瑪斯•德昆西。為了治療牙疼和胃病,他按當時流行的方法服用鴉片酊,成為了癮君子。他的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不僅被病魔糾纏,還要與吸毒的恐懼作鬥爭。在《癮君子的自白》一書中,德昆西將自己服用鴉片成癮前後的經歷和感受,以自白的形式公示於眾。
『倫敦反鴉片協會』主要由英國倫敦聖公會成員組成,這個協會聲明鴉片貿易是違法的,不僅會損害中英之間正常的貿易,而且還會損害基督教在中國的聲譽。
羅伯特•馬禮遜是英國第一位新教赴華傳教士,在他的倡議下,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在廣州創辦了《中國叢報》,報導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鴉片貿易他持反對的態度。
美國傳教士裨治文,他是《中國叢報》主編,撰寫了《對華鴉片貿易史》、《論當前鴉片貿易危機》等文章,從道德角度闡述鴉片貿易的危害,引起很大反響。裨治文也是1839年6月虎門銷煙時,被准許進入到現場觀看銷煙全過程的外國人之一。
衛三畏是美國早期漢學研究的先驅者,他是美國第一位漢學教授。1833年,他初到中國,後來參與了裨治文主編的《中國叢報》的編輯工作,撰寫了大量文章,向海外介紹中國,對鴉片貿易他持反對的時候態度。
彼得•伯駕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1834年10月,受美國基督教海外傳教機構的派遺來到廣州,成為了基督教派到中國的第一個傳教醫生。他反對鴉片貿易,他對林則徐抵粵禁煙表示了由衷的欣慰。
儘管國外很多正義人士反對鴉片貿易,但由於鴉片走私利潤豐厚,以英國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府對鴉片貿易施行保護政策,致使鴉片走私問題日益猖獗。
國內部分
鴉片問題的日益嚴重,引起了清朝統治階級的重視。自雍正七年以來,大清王朝一直曆行禁煙,但事與願違,鴉片問題愈禁愈嚴重。
1729年,雍正帝頒佈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第一道禁煙令,其中就明文規定:禁止興販鴉片,禁止開設鴉煙館,但不禁吸食,不禁鴉片進口。
1796年,嘉慶帝一登基,即發佈詔令,停征鴉片稅,禁止鴉片進口,禁止內地種植罌粟,禁止吸食鴉片,嚴懲失察官吏,加等治罪吸食鴉片的官員,並以立法的形式頒行了第一個禁煙條規《查禁鴉片煙條規》,將清朝的禁煙運動引向了深入。
1821年,道光即位以來,幾乎年年頒佈禁煙諭令,要求內禁與外禁並重,制訂《失察鴉片煙條例》,明定失察處分,這是清政府首次對在禁煙中負有『失察』責任的官員進行懲罰。可以說,道光帝的禁煙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禁令最嚴。
當時清朝正處於君主專制的封建主義制度,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裡我們展示的是清代龍袍。『龍袍』是皇帝、皇后專用的服飾,它是等級社會中的典型代表,標誌著權力和地位。清朝皇帝的龍袍上繡有九條金龍,龍袍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有許多翻滾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崖』,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升平』的寓意。
朝珠是清代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均可佩掛朝珠。朝珠是顯示身份和地位的標誌之一。
鴉片氾濫,屢禁不止,就禁煙的問題,在清朝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形成了兩大派別,一派是『弛禁派』,另一派是『嚴禁派』。
『弛禁派』的代表人物是時任太常寺少卿許乃濟,許乃濟認為,嚴厲的鴉片禁令不僅無法制止鴉片走私,反而使得問題更加嚴重。因此,他提出通過允許鴉片貿易合法化的方式對鴉片進行徵稅,增加國庫收入;並建議通過國內種植罌粟,生產鴉片的形式來抵制外來鴉片。
『嚴禁派』的代表人物是鴻臚寺卿黃爵滋,他主張嚴禁鴉片。他提出的禁煙措施要比前人的嚴厲得多,他是第一個提出用死刑來懲罰鴉片吸食者的官員,也是第一個主張現任文武官員若吸食鴉片,要與庶民同罪,且子孫後代不准參加科舉考試。
此後,嚴禁派的禁煙主張促使道光皇帝查禁鴉片的態度更加堅定,嚴禁鴉片成為了主流的聲音。」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線上導賞欄目的「《虎門銷煙》陳列導賞」之④《國內外禁煙的呼聲》,作者:楊瑩。)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香港 #衛三畏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