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們走進上環講到香港第一個的「大笪地」,今日我們跨過維多利亞港,走進九龍,看看香港的另一塊「大笪地」——榕樹頭。
「榕樹頭」由來
榕樹頭是一塊坐落於九龍油麻地的「大笪地」,位於天后廟之前,廟街、眾坊街、上海街等街道之間。其實,榕樹頭最初只是天后廟前的一塊空地,該地長有數十棵過百歲的大榕樹,因而被稱作榕樹頭。
不在海邊卻在榕樹頭的天后廟
現在,我們身處的榕樹頭,可以看到有一座幽古的天后廟坐立着。環顧四周,實在有點兒奇怪......要知道天后廟是水上居民及漁民的信仰,可是明明四周都未見半丁點兒海水。那麼好端端一塊「大笪地」,為何又會突然空降一座天后廟?原來,最初的榕樹頭臨近海邊,榕樹頭只是水上人祭祀、涼晒魚網之場地,漁民坊眾希望得到天后保佑,便在該處建一間宏偉的大廟。現在經過多次的填海,才令這片海洋永遠在大家眼前消失。
油麻地天后廟(圖片來源:民政事務總署)
曾經的「大笪地」榕樹頭
隨著油麻地天后廟的興建以及榕樹頭空間不斷因填海而擴展,人流逐漸增多,變成一個熱鬧的「大笪地」。不少小販相繼到來聚集擺蔬菜及日常用品,形成一個攤販市場。後來更有各式各樣的攤檔進駐,包括賣武、賣唱、表現雜技、說書講故、占卜、算命攤檔等等,是一個屬於平民大眾的公眾廣場。
牙醫也可以當小販(圖片來源:油麻地社區記憶)
「眾坊街」與公眾廣場
其實,榕樹頭與附近的「眾坊街」的命名亦有關連。當年因為榕樹頭「大笪地」經常聚集攤販、人流,故1887年建成此街道時,便命名為 Public Square Street(意思是公眾廣場)。唯當年負責翻譯中文街名的政府人員誤會把Square指正方形,故將街名譯作「公眾四方街」。直至70年代,才將名字更改為今天「眾坊街」之名,取其公眾聚集場所之意。
今日的榕樹頭
原本面積龐大的榕樹頭,隨著現代油麻地城市發展,已縮少了許多,現今成為長者閒逸下棋、居民耍太極、跳舞的休憩公園。
作者:Alan Y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