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故宮或者古代陵墓博物館參觀的時候,都會發現古人的枕頭基本上都是又冷又硬的石枕、玉枕等。那麼,古人為什麼要將枕頭做成這樣呢?
瓷枕簡介
據專家研究,人在入睡以後頭部的溫度過高,就不容易入睡,普通家庭常以蕎麥、木棉等為枕芯,由於所填物料不透氣,不容易散發頭部所產生的熱量,所以夏天多在其上墊上枕席,這樣頭部就感到涼爽容易入睡。
古人對以上現象就不一定能上升到科學的解釋了,但古代的枕頭大多具有清火、安神的作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提到過「明目枕」,就是一種作為驅頭火、明目、醫治頭昏目眩的非常簡易的療法。
同樣,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性功能,可以想像,在酷熱難耐的盛夏,瓷枕便成為清熱消暑的好用品,以致詩人以「玉枕」自居。如北宋詞人晏幾道就有「羅幕夜猶寒,玉枕春先困」的詞句。
古代瓷枕的裝飾手法是不同時期不同朝代不同窯口各有差異。總體上說,唐五代以前以模印、細劃絞胎等為主;宋金時期以繪畫為主,同時出現了更為複雜的剔地留花、珍珠劃花等裝飾手法。
隨着製瓷業在工藝技術、造型裝飾手法等方面的不斷改進豐富,瓷枕作品上的藝術色彩也愈見燦爛。
松石綠釉瓷枕鑒賞
今展示的是一個石灣窯的松石綠釉瓷枕,石灣窯在今廣東佛山市石灣鎮,明清著名民窯之一。以陶塑和建築陶瓷著稱。始于唐宋時期,極盛於明清兩代。
石灣窯以善仿鈞窯而著稱,仿鈞釉色以藍色、玫瑰紫、翠毛釉等為佳,但仿中有創。
鈞窯的窯變釉是一層釉色,而石灣窯變釉卻有底釉與面釉之分。石灣窯不僅善仿鈞,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窯,宋代官、哥、汝、鈞諸名窯產品,從材質運用、技法處理、藝術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創造性的發展。
梅建鷹評價曰:「石灣集宋代各大名窯之大成,仿鈞而青出於藍,獨創石灣自已的藝術風格。」
此瓷枕釉色瑩潤,器表光滑無紋,施釉肥潤,釉面光潔且堅實,轉折合度,綠釉裝飾明麗鮮豔。造型規矩簡練,製作精細,工藝純熟,樸素大方,顯得古樸。給人以自然恬靜、雅致高潔的藝術感召力。
此瓷枕保存完整,綠釉足潤,釉面自然開片,具有較高的收藏空間,兼具著實用性和藝術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傳世珍品。
文章出處:文物寶庫微信平台,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