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挖戰備地道發現一文物,郭沫若:稀世珍寶!

農民挖戰備地道發現一文物,郭沫若:稀世珍寶!

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的雷台,是一處高8.5米、南北長106米、東西寬60米的長方形夯築上台,因台上有明朝中期建築的雷祖觀而得名。

gangsu1

1969年9月的一天,武威縣新鮮公社新鮮大隊社員在雷台下面南部開挖戰備地道時,發現了一座墓葬。當時墓內遍地是排列整齊的銅車、銅馬、銅人,內室有座棺木,裏面盛放着兩具屍骨架,骨架腳下堆放着幾件陶罐。生產隊隊長王紅上叫社員們不要外傳消息,然後讓大傢伙兒把裏面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銅人、銅馬、銅車等全部裝進麻袋,用架子車運到大隊庫房裏封存起來。

gangsu2

那時正是特殊時期,由於對文物的不重視,古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墓室裏被翻得亂七八糟,木器、漆器、絲織品等一些容易腐朽器物的殘留痕跡被破壞的無影無蹤,只剩下破碎的陶罐和殘餘的銅錢。

gangsu3

半個月以後,雷台下發現古墓的消息傳到了武威縣文化館負責宣傳、兼管文物的幹部党壽山耳中,他當即奔赴雷台調查此事。經現場查看,党壽山得出結論:這樣大規模的墓葬,不可能只有幾件陶器,大批重要文物可能已經被人為轉移。於是,他立即向公社領導作了彙報。

公社書記孫天慶聽了彙報後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馬上與党壽山趕往新鮮公社。經過党壽山等人反復動員,新鮮大隊十三生產隊長王紅上才同意讓他們看看那些藏匿在大隊庫房裏的文物。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破壞,孫天慶和党壽山當即對所有文物進行了詳細的登記,並將文物轉移到文廟收藏保管,同時向甘肅省有關部門作了彙報。

1969年10月,甘肅省有關部門派考古工作組前往武威雷台墓葬進行考古調查和全面清理。經研究發現,此墓室頂端呈拱形,由序列整齊的磚塊堆砌而成,磚石之間未用任何粘劑,全靠力學的作用相互支撐。墓分前、中、後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門向東,墓後完至墓門長19.34米。

gangsu4

雖遭多次盜掘,但此墓遺存尚多,是一座「豐富的地下博物館」。墓內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古錢幣近3萬枚,銅車馬儀仗俑99件,現存甘肅省博物館。

其中有一件著名的文物是曾出現在我們語文課本中的銅奔馬,即「馬踏飛燕」。它高34.5米,長45厘米,寬10.1米,重17.5公斤,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右後足下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堪稱青銅藝術極品。因當時博物館沒有對外展出,銅奔馬還沒有被外界所知。

gangsu5

gangsu6

郭沫若先生在甘肅省博物館臨時負責人王毅的陪同下鑒賞銅奔馬

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國首相到訪蘭州,參觀甘肅省博物館時,在眾多的文物中,郭沫若一下子就發現了這匹「不起眼」的奔馬被遮掩的光芒,發出了「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藝術珍品」的感慨。省博物館的臨時負責人王毅與郭沫若是舊相識,便問郭老:「能否將這一造型稱作『馬踏飛燕』呢?」郭老略加思索後連聲稱妙,予以首肯。

在郭老的安排下,出土時殘破不全、頸部有數個1厘米大小的洞孔、尾巴斷裂的銅奔馬,被送到故宮博物院由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趙振茂先生進行了精心修復。修復完成的銅奔馬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全國出土文物展覽會上,引發轟動。

這匹銅奔馬之所以成為稀世珍寶,首先是因為它的形態美得無可挑剔。高昂的馬首微微偏向一側,三隻馬蹄騰空躍起,右後蹄踏在一隻展翅奮飛的小鳥背上,鬃毛和馬尾統一向後飛揚,給人以風馳電掣般的強烈動感。這種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令中外許多考古學家與藝術家歎為觀止,難怪有人說,「它的出土,一洗天下凡馬空,先秦以來的馬俑為之黯然失色,畫家也為之擱筆」。

gangsu7

其次是它對力學平衡原理的完美運用。銅奔馬三足淩空,只有一足與地面接觸,為保持平衡,古代工匠們創造性地在馬蹄下加了一個鳥形底座。底座的面積也許尚不足以支撐起重達7公斤的奔馬,於是又讓鳥的雙翅和尾部呈現出伸展狀,宛如一個三角形的支架,穩穩地支撐起只有單腿着地的奔馬。這種獨具匠心的構思把奔馬疾馳的動態定格在一個靜止的三維空間,設計之精巧,無出其右。

再者它是我國古代生死觀在喪葬文化中的體現。漢朝是亡靈升天觀念最為興盛的時代,有學人指出,天馬足踏之鳥與漢代神話傳說中的金烏極為相似,而金烏與天馬都是引導亡靈升天的神獸。銅奔馬的造型實際上就是表現墓主的亡靈順利升天的宗教範式,是古代人們生死觀的反映。

銅奔馬出土之後,對於它的叫法,學術界始終意見不一。流傳最廣的便是馬踏飛燕,除此之外還有馬超龍雀、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淩雲奔馬等。1983年10月國家旅遊局把它定為中國旅遊標誌時,明確指出它叫「馬超龍雀」,而甘肅省文物局在2018年6月5日發佈的一則聲明則聲稱「銅奔馬」是科學、準確和規範的說法。

gangsu8

外國友人鑒賞銅奔馬

銅奔馬「成名」後,從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間,先後到法國、英國、日本、羅馬尼亞、奧地利、前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蘭、比利時、美國共12個國家巡迴展出,觀眾達500多萬人次。1986年,銅奔馬被授予「國寶級文物」的榮譽稱號,由於其身份地位特殊,2002年1月被禁止出境,上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現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文章出處:文物寶庫微信平台,特此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