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衣冠禽獸」最初指的是什麼

「衣冠禽獸」最初指的是什麼

在人們的理解當中,「衣冠禽獸」這個詞是一個含有貶義的成語,常被用來比喻那些品德敗壞,行為卑劣的小人。但是,在明代中期以前,如果說一個人是衣冠禽獸,卻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令人憎惡的貶義詞呢?

原來,「衣冠禽獸」最初和明朝時期的官服有關。明代官員服飾有不同的規格,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將的官服上繪獸。因此「衣冠禽獸」在當時是文武官員的代名詞。

在明代,不同品階的官員,官服上繡的動物是不一樣的,具體有: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鷳;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鴉。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因此,人們把文武官員合稱為「衣冠禽獸」,這個稱呼在當時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讚美詞。

但是到了明代中後期,由於政治腐敗,導致了宦官專政,在這一個階段,文官愛錢,武官惜命,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作惡多端,百姓視他們如同洪水猛獸、匪盜瘟神。於是,官服上繡的「禽獸」也被人們指代這些官員,「衣冠禽」也由褒義同變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這些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小人。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9年8月24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