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曹操為何至死不廢漢朝自立為帝?

曹操為何至死不廢漢朝自立為帝?

曹操由建安元年(196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間,實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直到曹操去世後,嗣魏王位的曹丕迫漢獻帝退位,將天子之位禪讓給曹丕,建立魏國,才結束漢皇朝的統治。

短短25年間,曹操擊敗袁紹、袁術、韓遂等諸侯,統一當時中國的整個北方,雖未能擊敗東吳孫權、西蜀劉備,卻親手結束漢未遍地軍閥諸侯的局面。曹操的官位亦一步步的上升及侵蝕漢朝傳統,由司空、丞相,到坐擁十個郡國的魏公、禮遇等同天子的魏王,公然違反諸侯封地不得超過一郡以及漢高祖所訂「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制度,他的勢力強大到已經使漢朝名存實亡。

至於為何至死不廢漢朝自立為帝,《魏氏春秋》記載有一次曹操面對臣下勸說廢漢自立時,曾說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曹操將自己比喻為周文王,而歷史上周文王雖擴充勢力並收復諸侯,卻是死後由其子滅商朝紂王而建立周朝,即是說曹操認定即使自己有天命,是一位明君和名流千古的帝王,自己亦難以統一天下和代漢自立,但是暗示其子可以完成他的心願。

有人認為,曹操之所以不廢漢朝自立,是因為曹操得不到當時士族階層的支持,連追隨曹操多年的尚書令荀彧、軍師荀攸等曾立下汗馬功勞的臣下都反對曹操一步步侵蝕漢朝傳統;亦有人認為,曹操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忠臣形象,亦曾向漢獻帝寫下《述志令》表明自己絕無二心,以便「青史留名」。

無論當時曹操到底是因為時勢不利還是真無二心,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至死時名義上仍是漢朝的臣子。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1月9日,現為刪節版。

圖片:電視劇《三國》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