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中國古代的葡萄酒達人

中國古代的葡萄酒達人

  很多人認為葡萄酒是洋酒,其實不然,葡萄酒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土酒」。

  中國早期就有關於葡萄屬植物的文字記載,《詩經·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詩經·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詩經·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可見殷商時代,人們就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野葡萄了。南北朝時,有人投其所好,向北齊皇帝貢獻了一盤葡萄,居然得到了一百匹絹的重賞。

  中美考古學家對距今9000年——7000年的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研究結果中證明,在該遺址中發掘的陶器中裝的就是葡萄酒,說明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史記·大宛列傳》就有「宛左右以蒲桃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年不敗」,「漢使(指張騫)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桃」,《太平御覽》中,也記載了漢武帝「離宮別觀傍盡種蒲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飲之,則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西漢時期,張騫將西域葡萄及葡萄酒釀造技術引進中原,物以稀為貴,當時的葡萄酒僅僅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能享用到的珍品。同時,葡萄酒還是非常昂貴的禮品,傳說在漢朝,陝西扶風一個叫孟伯良的富人,用葡萄酒賄賂宦官張讓,當即被任命為涼州刺史,涼州刺史是西漢第一大刺史,權利很大,涼州轄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張掖郡、張掖屬國、居延屬國。用葡萄酒買了個那麼大的官,可見此酒的珍貴和魅力。難怪蘇軾感慨說:「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當時的「一斛」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二十升,也就是四十瓶葡萄酒吧。

  唐朝是葡萄酒釀造最輝煌的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葡萄酒愛好者,他在征討高昌(今吐魯番)得馬乳葡萄,並得其酒法,下令帶回中原推廣,太宗還親自在御苑種植葡萄,並參與釀酒,賜給群臣。「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種于苑,並得酒法,仍自損益之,造酒成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長安始識其味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太宗的影響下,大臣們也紛紛效仿,柳宗元的《龍城錄》有記載: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醹淥翠濤,常以大金罌內貯盛,十年飲不敗,其味即世所未有。太宗文皇帝嘗有詩賜公,稱『醹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皇帝和丞相,都是狂熱的葡萄酒達人。

  逐漸的,葡萄酒不再是高冷產品,不再是皇宮貴族的特權,從宮廷走向了民間,老百姓也把種葡萄、釀造葡萄酒,喝葡萄酒,當做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了。百事盡除去,唯餘酒與詩,文人雅士也鍾愛葡萄酒,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劉禹錫「我本是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盡日飲不足」。李白更是酒與詩的浪漫「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盛唐時期,政治穩定,文化繁榮,風氣開放,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飲酒。女人醉酒,別樣風情,最有名的劇碼《貴妃醉酒》就演繹了貴妃不能自已的美豔。「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李隆基愛醉酒後的美人,對葡萄酒也情有獨鍾,他試過無數補腎壯陽的藥酒,最終感歎喝了葡萄酒如賽神仙。後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葡萄酒「暖腰腎,駐顏色,耐寒」。

  元世祖忽必烈十分喜愛葡萄酒,還定為祭祀宗廟的供酒。《馬可·波羅遊記》中:「在山西太原府,那裡有許多好葡萄園,釀造很多的葡萄酒,販運到各地去銷售。」

  明清之後,葡萄酒不再有往日的風光。如今,葡萄酒重新成為宴席上的主角,成為一股重要的酒文化。夢幻的色彩,神秘的情思,一杯杯誘人的生命原汁,蘊藏了多少深厚的歷史內涵......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圖片:Pixabay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