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古人的計時工具有哪些?

古人的計時工具有哪些?

古代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就像如何觀測時間這一方面數千年來用了不少方法。從簡單的圭表、日晷到漏刻、渾天儀等,都是古代工藝和智慧的結晶。

圭表

圭表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根據《尚書·堯典》中記述土圭始於堯帝時期。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於使用土圭的記載,可見圭表的歷史相當久遠。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

圭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通過圭表古代學者測出夏至以及冬至,粗略判斷出一年的長度。而圭表的影響不單單是古代的計時,也包括了我們今天對於時間的稱呼,像是為何稱時間為「光陰」,為何是「一寸光陰一寸金」。

日晷

日晷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從出土文物來看,漢以前已使用日晷,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着太陽在天空運行,晷針的投影像鐘錶的指針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漏刻

圭表和日晷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鐘 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

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

渾天儀

用日光不方便,單純利用水的流動來計時也有不便。這就促使了古代人開始製作一個極為誇張的,又極具野心的裝置——渾天儀。

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銅儀的兩側附有玉龍各一,吐水入壺,左為夜,右為晝。壺上分別立著金銅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別天時早晚」。

更有妙者:台階下還有內裝機關與兩壺相聯的瑞輪、莢,靠着滴水的推動,依照月亮出入圓缺的變化,不停地旋轉開合,表示著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動日曆一般。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8年5月17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