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168-223),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從弟。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官至大司馬。諡曰忠侯。
人物簡介
戰績: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大戰中,在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赤壁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襄樊魏蜀之戰擋住了關羽的進攻。
歷史傳記
曹仁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仁從曹操多年,屢立功勳。官渡之戰時,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建議「圍城必闕」,曹操從其言,城池果然立降。錄前後功封都亭侯。自此曹操倚曹仁為南方屏障,封仁征南將軍。鎮守荊州時,仁曾拒吳將周瑜於南郡,又拒蜀將關羽於樊城,其間又行安西將軍西拒馬超。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軍事,進封陳侯。又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拜為大將軍。
曹仁的歷史評價
陳壽:①仁以親舊肺腑,貴重于時,左右勳業,鹹有效勞。②仁少時不修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
《傅子》: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陳矯:將軍(曹仁)真天人也。
《書鈔》:文武並亮,權智時發。奢不過制,儉不損禮。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實撫東夏者,曹大司馬也。
演義傳記
曹仁於曹操起兵時與曹洪一同前來投奔,並隨曹操一同參與討董戰役。後從征袁術、呂布、張繡,參加官渡之戰,多立功勳。曹操平定北方後決意南征,曹仁率軍先攻劉備,並列八門金鎖陣以敵劉備,但陣法卻被徐庶所破,因而敗績;樊城亦被劉備所取,曹仁敗回。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後,曹操親率大軍南下,曹仁為前鋒先至新野,此時劉備已將新野軍民遷出,曹仁率眾入城,中了諸葛亮的火計,急奔出城,又在白河中遭到水攻,其軍大敗。此後曹操於赤壁遭受火攻大敗,曹仁引軍自荊州前來接應。赤壁之戰結束,周瑜乘勝進取荊州,與鎮守南郡的曹仁大戰,曹仁用曹操遺計詐敗引周瑜入城,隨命放箭,周瑜中箭敗退。然此後反中東吳軍士詐降之計,被周瑜殺敗。後曹仁隨曹操西征馬超、韓遂,平定漢中,並南下抵擋孫權的進攻,此後負責鎮守襄陽。漢中之戰後關羽進取襄陽、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後於戰中命令弓弩手放箭,射中關羽右臂。後曹操遣徐晃、張遼來援,終解樊城之圍。曹丕稱帝後封曹仁為大司馬。夷陵之戰後,曹仁奉曹丕之命進軍濡須口,卻被守將朱桓殺敗,回到洛陽,不久後病逝。
曹氏首將,國家元勳
曹仁諡曰忠侯,按《史記·諡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故當魏一朝,「忠」實為大譽之諡,只有夏侯元讓同焉。仁、惇二人雖同有宗族之誼,但觀夏侯惇所為,頗名不副實,濮陽遭劫,更是武將的恥辱,其功業實不如曹仁遠甚。而夏侯淵急進輕躁,雖有軍功,然身死疆場,得惡諡曰湣。名望亦稍不如曹仁遠矣。
另,《傅子》有載云:「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這是多麼驕人的稱譽!令江東小兒不敢夜啼的張文遠,也次於曹大司馬,誰說子孝是庸才?故曹仁論功業則勝於夏侯惇、論名望則高於夏侯淵、論黨族則親於五子良將,又享善終,寧不為良將乎?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圖片:電視劇《三國》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