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離開曹營時,他能領到出關文憑但未領文憑,曹操準備送出文憑而當時未曾送出。在這一小事上,關羽和曹操各自的為人處事被充分體現出來,他們也在無意間進行了一次性格的較量。
曹操在徐州擊敗劉備後,關羽曾有條件地投降了曹操,其中一個條件是:如果知道劉備的下落,雖遠必往。曹操自信只要自己感化到家,關羽日久必會放棄歸劉之心,於是就答應了這個條件。關羽到曹營後,操給了他很高的待遇,生活上關懷備至,並送給他赤兔馬,立功後又封給很高的爵位。後來關羽知道劉備在袁紹處,他封存了操所贈的除赤兔馬之外的一切東西,留下告別書信,帶原來隨行人員出走。操知道關羽離去後,曾趕到城外送行,賜以路費征袍離去。這裏,曹操所以不給關羽過關文憑,原因有二,一是操雖曾贈給關羽許多東西,但遺憾的是,這些都是操主動給予,關羽從未求過曹操,在從徐州回許都的路上,關羽和兩位嫂嫂一共只得到一間房子,關羽在這時也未去求曹操給間房子,他讓嫂嫂住進房內,自己在外面站了一晚上。曹操一味地贈與,而關羽從未求過自己,這使作為丞相的曹操心理上感到極大地不平衡,操未給他過關文憑,是想等關羽在這一關鍵事情上來求自己一次。他出城送關羽,曾贈給路費和戰袍,實是提供給關羽一次相求的機會,並以賜它物相暗示,但關羽終未提出。操未給過關文憑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希望關羽在路上受阻後能再回許都,或者來要過關文憑,或者繼續留下,因為他料定關羽人單勢孤,路上受阻後非回來相求不可。文憑只有在關羽相求時付與才會有更高的人情價值;而且,自己正和袁紹作戰,關羽正是去投袁紹,讓關羽往返幾次耽誤路程,也好延緩他去袁紹處的時間,萬一這期間戰況急遽變化,關羽也許有新的去留動向。
關羽離開曹營時逢曹操與袁紹軍事對峙,雙方關係極度緊張。因而沿路關卡甚緊,這點關羽是一定會想到的,但他為什麼未向曹操討要出關文憑,甚至在操出城相送,答應放走的情況下,也不提出這一要求,原因有四:第一,他秉性剛直,不喜歡折腰求人;第二,只要曹操勉強放行,那他什麼要求也可以不提,避免人情賬太多;第三,不提起過關文憑之事,若在路上遇阻,尚且可以設法搪塞蒙混。但若一提起此事,被曹操推託不給,在路上遇阻反而不好搪塞。因為他對請求後曹操是否會痛快付給並無多大把握。事實上,當第一關守將孔秀和第二關守將韓福分別向他索要過關文憑時,他正是以「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和「事冗不曾討得」相搪塞的。如果請求後曹操明言不給,反倒會失去這些藉口;第四,劉備是與曹為敵的,關羽投降時提出的一個條件就是「降漢不降曹」,臨走時不領曹操的文憑,正是要說明他不受曹操的管轄。事實上,當關羽到了黃河渡口,馬上要走出曹操轄地時,他的膽子壯了起來,把守渡口的秦琪問他有無丞相曹操的過關公文憑,他回答:「吾不受丞相節制,有甚公文!」(第二十七回)
看來,曹操對關羽沿路的動向是密切注意的,當關羽過了最後一道關隘,就要進入袁紹轄地,且得知劉備脫離袁紹前往汝南時,卻有兩個使者及張遼三人相繼送來曹操的過關公文和命令,聲言公文可以遍行各處。曹操為什麼在關羽不需要公文時送來公文呢?原因有兩條:第一,他想益發向關羽送個人情。本來曹操想讓關羽主動提出要求以提高公文的人情價值,但關羽硬是不提,最後反倒走掉,那只好假裝不知關羽已過完關隘,對公文降價相送。事實上,當追趕關羽的夏侯惇問張遼之前的兩個使者曹操是否知道關羽沿路斬將之事時,使者回答不知,因為操不能讓使者問答「知道」,如果回答了「知道」,那就等於說明操知道關羽已過完關隘,公文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將公文降價相送,這是對他在關羽臨走時未送文憑的一種人情上的彌補。在使者之後不久,張遼趕到,對追兵說:「奉丞相鈞旨:因聞知雲長斬關殺將,恐于路有阻,特差我傳諭各處關隘,任便放行。」(第二十八回)這就是說,即使知道關羽沿路斬將之事,還是寬大放行,這個人情可算做到家了。後來,關羽伏兵華容道攔截曹操,操對關羽求情被拒絕,他問關羽:「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這是操捨給關羽的一筆最大的人情債,以此終使關羽動心。第二,關羽曾斬殺過袁紹兩大將,曹操幻想關羽因此若在袁紹一方受到協迫或有其他變故時能再回自己一方,他給關羽以熱忱的關心態度,不至於使關羽到時候因考慮面子問題而不願返回,而他所補送的「遍行諸處」的公文也為關羽提供了這種方便。看來,曹操給關羽的公文也並不是一點實際意義也沒有。
在過關文憑這一小事上,關羽和曹操都作了認真的考慮,他們的處事為人特點得到了深刻體現,事情的整個過程正是他們性格的較量。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圖片:動畫《三國志 燃燒的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