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據記載,永平七年,漢明帝夜夢金人飛入宮中,大臣認為這「金人」是天竺(古印度)的「佛」(佛佗之簡稱,意即覺悟者)。漢明帝遂遣使西行求法。使者禮請在大月氏遇到的天竺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來華,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於永平十年回到洛陽,居於官署鴻臚寺。次年,漢明帝為兩位高僧興建僧院,名為白馬寺,成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千百年來歷經興廢和重修,保存了珍貴的佛教造像和大量的碑偈、塔銘、石刻。所謂「祖庭十古」即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古剎、第一座譯經和第一座傳戒道場、第一座舍利塔—白馬寺齊雲塔;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居於白馬寺、最早傳入的梵文「貝葉經」收藏於白馬寺;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和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於白馬寺;第一位漢僧朱士行出家於白馬寺、第一次佛道比試於白馬寺。
何謂寺?何謂廟?
「寺」與「廟」常被當作相同概念的稱謂,其實「寺」是中國古代官署的名稱,如鴻臚寺(專責外賓和朝會儀節事務)、大理寺(掌刑獄)、太常寺(掌宗廟祭祀)。佛教傳入後,寺變成佛教修行、弘法場所的通稱。由於寺前或佛殿前的幡杆稱為剎,故寺亦名為「寺剎」、「梵剎」、「僧剎」。「廟」原是指宗族「尊其先祖」、帝王臣宰議事的場所,後也延伸至凡祠外神、賢哲、忠臣烈士的處所,如孔廟、關帝廟等。
白馬寺沿革
68年 | 創建 |
69年 | 齊雲塔落成 |
190年 | 在戰火中化為灰燼。曹魏重建 |
685年 | 武則天下令大修,是規模最大的建修 |
1126年 | 遭受金人嚴重毀壞 |
1555年 | 明清重修,奠定規模 |
1950年代 | 國家多次撥款重修 |
1961年 | 被國務院列入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73年 | 北京故宮大佛堂文物調配到白馬寺。文物保管所成立 |
1983年 | 被國務院確定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
1990年 | 齊雲塔院擴建,是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場 |
作者:區麗儀
圖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