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好書推薦

介紹兩本《中國歷史研究法》

介紹兩本《中國歷史研究法》

向有志於研究中國歷史的朋友推薦兩本書名相同,都是由國學大師執筆的好書──《中國歷史研究法》。分別是梁啓超先生和錢穆先生所著。兩本書都是由演講授課底稿編成,讀來讓人感覺親切,就像兩位先生站在大家面前,諄諄善誘地提點着大家,學習中國歷史時要留意的問題。跟一般同類的書籍很是不同。

梁書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南開大學及清華大學講課時的底稿。可惜,梁氏去世前未及增潤補充,有些問題在前章中提到會在往後的章節中再談的,卻没有出現。錢書則是由學生記錄,再經他親自訂定過,系統性更強。

梁書的特點是它的「時代性」。在今天來看,書中所談到的歷史研究方法,早已成為了範式。可是在1920 代,國人才剛經過五四的洗禮,對梁氏所提出的講法必定感到十分新鮮,即使在今日,仍是值得細味。梁的講述往往是中外古今互相參照對比,生動有趣,甚至有令人應接不暇的感覺。只要讀者不先入為主認定了這本書早已過時,必定會驚嘆於梁氏廣博的知識和廣濶的國際視野。從以下的一段引文,讀者更能夠看出梁氏治史的態度:

「又如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變記》,後之作清史者記戊戌事,誰不認為可貴之史料?然謂所記悉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則?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將真蹟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義,處處打幾分折頭,庶無大過矣。」

作為一個史學家,就是自己的著作也應該給予適當的懷疑,不可以盲目堅持,更何況其他史料。

梁書也有其偏頗的地方,例如他稱《二十四史》為斷爛朝報,皇帝家譜則有點過激。又說,舊史學的主要讀者只不過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而已,没有注重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地方,因此對舊史學的評價很低,甚至對中國文化也批評得太過了。另外梁氏筆鋒的確是常帶感情,但是他的「新民體」是把白話和文言混合,有時候不太容易理解,讀者要有耐性從前文後理推想一下,或是在網上索尋一番,才能明白。

WhatsApp 圖片 2022 10 23 20.53.20

錢書則出版於六十年代後期,是錢穆先生在香港時講授的紀錄。

錢書強調中國歷史的獨特性,書中常常以外國的歷史反襯出中國歷史的長遠淵源,與西方歷史顯著不同的地方,這方面跟梁書相似,但錢氏明顯地不贊成梁氏否定舊史學,他說《二十四史》是治史者必備的,就是最好的證明。

錢氏更為重視從研究中國歷史來認識中國文化。確切一點說,錢書的主旨就是透過研讀中國歷史來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書中運用很多日常生活的小事來作比喻,加深大家對大題目的理解,比梁書更生動易明,正如錢先生在書中說:「初看好像說故事,到家卻須大見解」。

WhatsApp 圖片 2022 10 23 20.53.21

把兩書比對着來讀的話,你會發現錢氏好像在回答梁氏在書中提出的問題:「中國歷史可讀耶?」,「中國歷史可不讀耶?」,「既不可讀,又不可不讀」。梁氏指出若要令中國歷史變得「可讀」就需要有心,有能力者出其所讀者以供人讀。錢氏就其中一人。錢氏更把問題提升到另一個水平:

「但做學問應知先應有一番意義。意義不同則所應採用之材料與其運用材料之方法亦將隨之而不同。即如歷史材料無窮若使治史者沒有先決定一番意義專一注重在方法上專用一套方法來駕馭此無窮之材料將使歷史研究漫無止境」。

這論述就像在回答梁氏的問題。事實上,很多梁氏所希望的有關中國歷史硏究的改變,錢氏都實現了。更且,錢氏糾正了梁氏太過貶低中國文化及傳統史學的觀點。另一方面,錢氏更提供了一個宏觀結構來統合中國歷史研究的方法。

今天在坊間已可以找到這兩本書的不同版本,繁簡皆有。有些更附有專家導讀,各種附錄,參考價值高,值得各位有興趣研究歷史的朋友人手一本。這兩本書是非常值得一讀,再讀,以致多讀,每一次重讀都必定有新的得着。

 

梁書目錄

錢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史之意義及其範圍

第一講:如何硏究通史

第二章:過去之中國史學界

第二講:如何硏究政治史

第三章:史之改造

第三講:如何硏究社會史

第四章:說史料

第四講:如何硏究經濟史

第五章:史料之蒐集與鑑別

第五講:如何硏究學術史

第六章:史蹟之論次

第六講:如何硏究歷史人物

第七講:如何硏究歷史地理

第八講:如何硏究文化史

作者:張永亮博士        旅居澳洲華人,閒時好讀書,喜好文史類書籍。

封面製圖:華姿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