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7月14日】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7月14日】鴉片戰爭日誌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7月14日

#知史討論

「1834年的律勞卑事件是鴉片戰爭前中、英之間發生的最為嚴重的一次外交衝突事 件,在當時引起了中、英雙方的強烈反應。自此始,中英關係開始日益惡化,直至鴉片戰爭的爆發。可以說,多視角、多維度地探討律勞卑事件對全面瞭解和深刻認識鴉片戰爭史乃至中英關係史都有重要意義……

律勞卑病死於澳門後,與他的助手兼漢語翻譯羅伯特·馬禮遜(英國派到中國的第一 位基督新教傳教士)安葬在一起。時在澳門的外國政客、傳教士、士兵、商人等為其舉辦 了一場規格極高的葬禮。英國學者Priscilla Napier 在其著述 Barbarian Eye: Lord Napier in China,1834,the Prelude to Hong Kong中對此作了詳細描述:『六名海軍軍官扛著威 廉·約翰(律勞卑)的覆蓋著國旗的靈柩……(澳門)總督晏德那、大多數葡萄牙駐澳門 的文職和軍職人員、當地所有的英國商人和許多居住於澳門的外國人將其送往墳墓。受人尊敬的裨治文牧師(美國基督教在華傳教士)主持葬禮並以憂鬱的主題佈道:在有生之中 我們處於死亡。』

此外,廣州的英國商人(散商)先後多次集資為其精選了一塊『合適的、好看的觀賞石』,刻以文字,以資紀念。……此紀念碑設置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近史開篇的顯著位置,碑旁邊的展牆上還配有署名 的大幅律勞卑半身油畫畫像。該碑下方角方的文字說明如下:『1833年,英政府取消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專利權,旋即追律勞卑(1786-1834年)為首任駐華商務監督,到廣州洽談貿易新安排。律勞卑功敗垂成,在廣州染病,1834年於澳門病逝。此碑乃廣州英商為紀念他而集資雕刻的。1953年,此碑於香港一間雲石工廠發現,其後長期置放於跑馬地的香港墳場內。今承蒙律勞卑後人的許可,轉移至博物館公開陳列。』

……

英國在華散商之所以為律勞卑樹碑立傳表面是為紀念他們的利益代言人,實質上與他們的政治訴求是分不開的,換言之,他門是想通過這種寄託感情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深處的那種對廣州貿易體制的嚴重不滿與抗議。毫無疑問,清廷中央政府在對外交往中崇尚天朝體制的思想,『事涉外夷,關係國體』成為一個具有突出地位的基本原則。在此思想的 影響下,『懷柔』徠遠、華夷之別、講究防範駕馭、輕視外貿之利等與近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的信條就自然會成為清工朝維持其統治所必須灌輸給社會各階層的信條。」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中的資料來源:《關於律勞卑事件的不同解讀 ——從律勞卑紀念碑談起》,作者:鄭永福、李道永,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英國 #律勞卑  #林則徐 #虎門銷煙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