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雕版是什麼?

雕版是什麼?

雕版算得上是古人重要的發明。在它產生之前,書籍傳承幾乎依靠手抄。不僅政府有專門的人員和機構負責抄書,民間也有專門為別人抄書的人──「傭書」、「經生」等。手抄書籍不僅速度緩慢,而且很容易出現訛誤紕漏,個別地方也會因字跡潦草而難以辨認。一部書籍傳抄久了,內容常會產生很大差異,或生歧義,無法正確解讀。  

為了解決抄書的弊端,古人不斷探究,尋找便捷的方式。雕版印刷術便是印刷文字、圖書的一種方法。隋代工匠先在木板上雕好字或圖形,然後再行印製,從而引發了圖書出版的新方式。唐代宗寶應元年(762)以後,長安已有私商印的字帖、醫書出賣。唐代大詩人元稹與白居易的詩歌,深受時人喜愛,常被刻印叫賣於都市之中。現存最早的雕版刻印為出土於敦煌石窟的《金剛經》,它雕刻精美、刀法純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雕版選用梨木、棗木、紅樺木等木材,將木材做成一頁書面大小後再行磨光。經過處理的木板,便可以在上面刻字刷印了。到了宋代,雕版技術迅速發展,當時不少大都市都成了印刷中心,競相雕印圖書。成都雕印的漢文佛經《大藏經》,被視為古代版本中的珍品。因為雕版印刷的燒錄速度緩慢,往往只印刷一次便被廢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並不利於書籍傳播,宋代之後興起的活字印刷,則成為更重要的印刷手段,它彌補雕版的弊端,逐漸成為流行的印刷手段。雕版技術還遠播海外,為新羅(朝鮮/韓國)、埃及、波斯(伊朗)等國所採用,它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