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形容人摳門常說這個人是鐵公雞,這是為什麼呢?

形容人摳門常說這個人是鐵公雞,這是為什麼呢?

公雞為我們打鳴報晨,可是人類的好朋友啊。可是跟公雞相關的卻有個不太好的稱呼,這就是「鐵公雞」。人們用鐵公雞來形容人極其吝嗇小氣、一毛不拔,這只不詰是拿公雞來做個比喻,跟真的公雞可沒有什麼關係。  


  鐵公雞的來歷與一毛不拔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興起了很多哲學流派。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意即要兼相愛交相利。可是當時另一位哲學家楊朱卻講究「貴己」,他的主張強調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的生存與利益,人人為己但不侵犯他人。   當時墨子與楊朱學說都有較大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孟子對楊朱學說頗不贊同,《孟子‧盡心上》記載:「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說如果從楊朱身上拔下一根汗毛就能有利於天下人,楊朱也不會這麼去做,真是一毛不拔。   孟子將楊朱利己學說揭示得淋漓盡致,對於這種一毛不拔的人物,後人頗多詆責。朱熹就曾嚴厲斥責楊朱與墨子,其《四書集注》云:「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一毛不拔的行為,被後人以鐵公雞來概括。因為鐵鑄的公雞,可拔不出一根毛來。   清代小說《七俠五義》中就記載了一個鐵公雞的故事。有一個人叫卞龍,他自稱是鐵公雞,生性刻薄,一毛也不拔。若非怕自己餓死,連飯也是不吃的。他的兒子也是如此,真是家傳的吝嗇啊。這一詞語在清代已經較為流行,人們爭相傳誦,很多作品都反復提及鐵公雞。將吝嗇鬼稱為鐵公雞,還真形象生動。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