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楊貴妃吃的荔枝哪來的?

楊貴妃吃的荔枝哪來的?

炎炎夏日,是吃荔枝的最佳時間。唐代大美人楊貴妃(719-756年)據說嗜吃荔枝,可以想象得到,她能吃到清甜多汁的荔枝,便會心情愉悅,露出燦爛的笑容,讓唐明皇看到定會龍顏大悅。

究竟貴妃口中的那粒荔枝是從哪裡來的呢?如何送到楊貴妃面前?《新唐書·楊貴妃傳》中僅僅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唐代人都認為,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嶺南一帶。李肇在其《唐國史補》中寫道:「楊貴妃生於蜀(小編按:四川妹子!),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唐朝人袁郊所撰《甘澤謠》中載:「天寶十四載六月一日,貴妃誕辰……會南海獻荔枝,因名《荔枝香》。」確實,嶺南一帶盛產荔枝,也是最為甜美的。而且唐玄宗心腹高力士就是出身嶺南,安排荔枝從嶺南千里而來博貴妃一笑也是相當合理。

到了宋代,大家就有了另一種看法。因為荔枝不易保鮮,要三五天時間從嶺南一帶運到長安實在太困難。於是,大家就考慮貴妃吃的荔枝會不會是四川一帶的荔枝。唐宋時期,北緯31度以南的成都、重慶、宜賓、瀘州、涪陵、樂山、萬縣和雅安等地的河谷地帶均有荔枝種植的記載,當中又以宜賓和涪陵兩地的荔枝最負盛名。南宋《輿地紀勝》中引舊志云:「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大文豪蘇東坡在《荔枝嘆》中說到:「天寶歲貢取之涪。」還特別注釋說:「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進入。」四川離長安雖然也是挺遠的,但是從涪陵出發,經過特快的荔枝專道(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指出天寶年間,曾開闢一條從涪陵直上長安,全長約2000里的通道),還是能夠在3天內到達長安的。

不過,不論荔枝是從哪裡來,要保持味道不變,都需要用上特殊的保鮮技術。有人認為荔枝是經過浸泡的當時運輸,《廣東新語》記載:「藏荔枝法,就樹摘完好者,留蒂寸許,蠟封之,乃剪去蒂,複以蠟封剪口,蜜水滿浸,經數月,味色不變」。徐勃在其《荔枝譜》介紹了另一種辦法:「鄉人常選鮮紅者,于林中擇巨竹鑿開一穴,置荔節中,仍以竹籜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氣滋潤,可藏至冬春,色香不變」。

(小編按:在日本有個傳說,楊貴妃逃過一劫,沒有被殺,並隨遣唐使逃亡到日本,並嫁人。日本女星山口百惠據說是她的後人。)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7月4日,現為刪節版。

圖片:Pixabay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