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想帶武器出門?沒問題!

想帶武器出門?沒問題!

現在大家要是出門帶著一把四尺利劍,應該沒多久就有警察叔叔來關心你。不過要是在漢代,你出門沒有佩劍,大家反而會覺得怪怪的。《晉書.輿服志》中說道:「漢制,自天子至於百官,無不佩劍,其後惟朝帶劍」,東吳史家韋昭更說:「自天子至於庶人,咸皆帶劍。」

要說漢代佩劍禮儀的源起,那就要先從秦始皇說起。在先秦時期,大家都以玉為尊,大家都以身上佩戴玉石為身份象徵。但是到了秦代,佩劍成為了識別貴族身份的儀式。一方面是因為秦人尚武,佩劍符合秦人文化;另外在秦始皇盡銷天下兵器後,只有貴族方能佩劍。而到了漢代,劍就更加成為禮儀和權力的象徵。漢代開國君主劉邦常常把自己利劍斬白蛇的故事掛在嘴邊,漢朝皇室的傳國之寶,除了傳國玉璽之外,更有這把斬蛇寶劍。佩劍也成為漢代男子的風俗,大家都覺得只有成年男子才有資格佩劍外出。

而佩劍與否亦是官場中分辨尊卑的方法,例如是否能佩劍上朝就是其一。周遷的《輿服雜事》記載:「諸臣帶劍,至殿階解劍。」雖然自天子至於百官都佩劍,但是在朝堂之上大臣一般是不允許佩劍的,只有居功至偉的臣子才有特權。首開先河者是蕭何,因在創建西漢政權中論功為第一,或漢高祖賜帶劍履上殿。又例如漢朝官吏互相見面,佩劍與否就是體現是否尊重對方,通常地位低的官員會主動解開佩劍,而要是地位高的官員要求別人除去佩劍就有著不尊重的意味。西漢名臣雋不疑未發達之前,曾經佩戴著櫑具去謁見名臣暴勝之。殊不知暴勝之的門衞讓雋不疑解劍才可進門,雋不疑覺得大受侮辱,說道:「劍是君子用來防身的武備,絕不能解劍,大不了我回去就是了。」暴勝之聽說後,趕緊開門迎入,言談中感覺雋不疑確有才學,乃舉薦雋不疑為青州刺史。

大家也不要以為佩劍只是漢人的裝飾而已,劍確實是當時人常用的武器。在史書中還常可以看到某人「好劍擊」、「學劍擊」這樣的記載,如西漢東方朔「十五學劍擊,十六學詩書」,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劍擊」等。亦正是因為漢人能夠佩劍外出,故此也有特別多的俠客到處行俠仗義,打抱不平。這種佩劍風氣在不少漢代的藝術品中都有體現,在流傳至今的漢代畫像石中,有許多劍擊比武的形象,描述了當時人對劍擊的熱衷。也有不少陶俑有著佩劍,可見劍確實是漢人的出門良伴。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7月27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