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劉備借荊州,一去無回頭

劉備借荊州,一去無回頭

相信很多人都熟悉來自三國歷史的諺語「劉備借荊州,一去無回頭」。這句話多少讓人覺得同《三國演義》所描寫為「仁義」的劉備,有點格格不入。難道真實的劉備重仁義,但不守信用?到底劉備有沒有借孫權的荊州?

東漢時期,荊州轄下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赤壁之戰前,荊州牧劉琮投降曹操,僅江夏郡太守劉琦與劉備合兵抗曹;戰後,結成聯盟的孫權與劉備乘勝進軍,驅逐曹仁離江陵,曹操軍退守南郡及南陽郡等。劉備放棄江夏出兵攻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而孫權軍則由周瑜率兵擊敗曹仁攻取南郡和收取江夏郡。

按赤壁之戰後的勢力劃分,一個荊州由曹、孫、劉三個勢力瓜分,包括曹操的南陽郡;劉備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孫權的南郡、江夏郡。那「借荊州」一說從何以來?按《三國志‧吳書》中的內容,劉備曾向孫權索求江陵一地;而孫權則為孫劉聯盟的團結加上扶助劉備,借出自己手中的荊州領地。但《三國志‧蜀書》中則無此記載,僅記載之後與孫權均分荊州六郡。先不論兩國史書是否都說事實,當時曹操手中的南陽郡,以及其餘荊州領地仍屬曹操手中的勢力,孫權如何「借荊州」給劉備?

更有趣的是,劉備雖為荊州牧,但曹操後來有委派屬他勢力的傅群、胡修任荊州刺史,而孫權在攻伐關羽時奉曹操任命為荊州牧。即使後來孫權「收復」出借的荊州,南陽郡等地仍在曹魏的手中。

部分史學家認為,因為魏書、蜀書等均無「借荊州」一說,認為是孫權等吳國君臣為合理化奪取荊州的行為而作下的故事,後被《三國演義》等後世作品引用,而導致了人們對「劉備借荊州,一去無回頭」的誤解。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3月4日,現為刪節版。

Image